记者 胡志伟
南宁孔庙博物馆大成殿内摆放着两幅画,描绘了孔子向弟子授课时的场景。近日有网友发现,画中的一些用品明显与孔子所处时代不符:春秋时代怎么会有桌椅、毛笔和线装书,难道孔夫子也玩“穿越”?
3月30日,南宁孔庙博物馆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将采取措施以免游客误解。
质疑:
画卷“错漏百出”
3月29日晚,网友“10点半”在早报网发帖称,位于南宁市青环路的南宁孔庙博物馆内,有两幅杏坛礼乐图,画上的好几件物品都穿越了时空。
在这篇题为《错漏百出,伤不起呀!南宁孔庙之谬!》的帖子里,该网友发布了两张图片。图片中,孔子背靠在椅子上,身前桌子上摆放着毛笔和书本;他身后是一面屏风,屏风一侧,一张八仙桌上摆放有几本线装书。
这名网友称:“汉代时都没有椅子,春秋时的孔子怎么会有椅子坐?而且还摆上一张八仙桌?纸张也是汉代后大量使用的,可孔子案头却摆有线装书。”这名网友还写道:“靠背椅、八仙桌、线装书、毛笔……看着看着,真担心孔子手中拿个iPhone4,以示与时俱进。”
不到一天时间,近3000名网友浏览了这篇帖子。不少网友感叹这名网友“细心”,也有网友称这样的“穿越”让人笑掉大牙。更有网友指出,为避免游客尤其是小孩子产生误解,南宁孔庙应该“改一改”。
30日,记者在南宁孔庙内见到,网友晒出的这两幅画被摆放在孔庙大成殿内,一幅名为杏坛礼乐图,一幅名为退修诗书图。
查证:
画中用品出现在后世
网友的质疑是否合理?记者进行了一番查证。
据文籍记载,椅子起源于魏晋和隋朝,初名为胡床或马扎,直至唐明宗时期才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唐明宗在公元926年即位,与孔子生活的年代足足相差了1300多年。
另据了解,毛笔作为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据说其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竹管毛笔,却来自战国时期。在历史上,也流传着秦代著名将领蒙恬造笔的传说。对照图片上的毛笔,显然与孔子生活的年代不相符。
至于线装书,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虽然汉代已经发明了纸张,但当时的书写材料主要还是竹、木,其次为帛。唐代以前的纸本书只有卷轴形式,到明代才出现了线装本的册页书。显然,孔子生前不可能阅读到这样的书本。
所以,有网友指出,画中的孔子更应席地而坐,读简牍和竹简。
回应:
画师加入了明代元素
“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南宁孔庙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幅画从博物馆开馆就摆放在大成殿内,此前也有游客发现画中的一些用品与孔子所处时代不符。
“其实,不仅是椅子、毛笔、线装书,就连画中的屏风也不合理。”这名工作人员称,两幅画都是描绘孔子在杏林向弟子授课的场景,画中的屏风理应不存在。
据介绍,这两幅画在历史上有多个版本,各版本风格也不一样。南宁孔庙博物馆使用的是明代版本的影印版,明代的画师在艺术创作时,没有真实还原出历史面貌,而是加入了当时的一些元素。孔庙博物馆之所以选用,是因为该版本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传神,突出了孔子的儒雅风貌。
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将为这两幅画制作标识牌,对画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以免游客再次误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