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精神在农家传唱
千龙网讯(通讯员 连梓汐 方立文)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 “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也是我们每一个北京人的力争做到的品质,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在北京的各个角落,也必将继续弘扬传统美德,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
近日,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进入了记者的视野,在天竺镇天竺村有这样一家人,他们用真实故事为我们解说了北京精神中“厚德”的真正内涵,他们用没有血缘却胜似亲生的感人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用真情挚爱谱写着一首动人的和谐之歌。
张师傅是天竺镇一名普通的村民,年轻时家庭条件并不好,所以一直未婚,直到他45岁那年,才经人介绍与丧偶多年的郭女士结婚。当时郭女士的女儿还没有成家,所以和母亲一起走进了这个家庭。郭女士的女儿回忆说,张师傅一直把她当做亲闺女看待,他不仅为人忠厚,并且对她们娘俩关爱有加,生活上、工作上处处关心她。
有一次单位加班到深夜,正好赶上下大雨,她又没有带伞,心里正嘀咕下公交车后可怎么办,衣服一定都得淋湿了,心里正想着,村口一个打着伞的男人进入了他的眼帘,在寂静的夜里,车灯透过大雨打在这个男人的身上,看上去那么孤独,又那么伟大,推开车门,男人朝她迎了过来,“孩子,你可回来了,快回家吃饭吧”,简单的话语在那时却显得那么贴心,“您一直在村口等我吗?”“嗯,知道你没带伞,怕你淋湿了,就等着你。”随着父亲的话,鼻子一酸,眼泪不争气的顺着脸颊流了下来,父亲推开屋门,桌上的饭菜严实的盖着,好像生怕饭菜冷了。
郭女士的女儿讲着讲着,眼角又泛起了泪光,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张师傅却重新让她得到了父爱。事与愿违,这个和睦的家庭在2007年又出现了变故,张师傅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郭女士的女儿为了更好地照顾继父的日常生活,毅然辞去了自己的工作,专门在家精心伺候老人。她不怕脏不怕累,悉心照料老人,每天端水喂饭,她从不厌烦。不管白天黑夜,只要老人拉了、尿了,她都会及时和爱人一起为老人擦洗干净,并换上干净的衣裤和被褥。五年多来,虽然继父生活不能自理,但却穿的干净整洁,脸上满面红光,精神焕发。一家人用动人美丽的故事,诠释着北京精神,传递着文明新风。
如今,张师傅一家现已被北京市妇联受予“首都和谐家庭”荣誉称号。 (来源:千龙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