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文:在大众化进程中架起理论通向群众桥梁
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工作,关键是架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大众化,使之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融入普通人的工作生活。近年来,江苏在推进理论大众化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注重在党的工作全局中定位和推进理论大众化。江苏自觉把推动理论大众化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写入省委制定的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实施意见,在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作出部署,列入省委党建工作要点和宣传思想工作要点,明确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理论战线重点推进,宣传文化单位密切配合,党委政府其他部门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工作中,我们注重整体性推进和规范化建设。以省直重点基地为龙头,专门组织理论大众化的课题研究,深化对工作规律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省委宣传部专门制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意见,明确把理论大众化工作融会贯通于理论、舆论、文艺、宣教、文明创建等各个领域,推动工作内容、主体、载体、受众等的协同共进。
二、着力探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大众话题的融会点。我们积极探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人民大众话题之间的现实契合点、思想融会点。一是准确阐明全省人民的共同发展愿景。通过广泛的理论阐释、政策解读,阐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在江苏的具体化实践、阶段性使命。二是深刻总结全省人民共同创造的成就经验。我们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等重大契机,连续多年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实践”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三是凝聚提炼团结奋斗的精神财富。为在继承中拓展、提升江苏精神,省委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海选”征集6300多条稿件,网络投票超过50万人次,明确“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为新时期江苏精神,把它变成全省上下凝聚“精气神”、推进理论大众化的生动实践。
三、广泛构筑基层群众可及可用的平台载体。一是抓好大规模集中宣讲。近三年间,省委多次组建宣讲团,深入所有市、县(市、区),并覆盖大部分高校,先后集中宣讲6轮,举办报告会930多场,直接听众达67万多人次。二是深化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明确省委常委联系点、推出首批30个示范点、制定6大项创建考评体系、加强五类基层党校建设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三是打造通俗化理论宣传品牌。我们以“幸福江苏”为品牌,先后组织编撰《科学发展观学习百题》、《科学发展在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解读》、《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55题》等通俗读本,免费印发近60万册。四是推进主流媒体和网络的理论宣传。目前,以新华日报“思想界”、“人文”、“讲坛”三个专版为龙头,所有市级党报和重点县级党报均长年开设理论版,大部分每周一期。省委宣传部还专款资助广播理论宣传。五是积极探索群众自我教育新载体。全省遴选建立昆山、华西等首批30个理论大众化实践基地,以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印证和展示理论的魅力。
四、善于借鉴运用百姓喜爱和接受的话语体系。理论宣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进行话语体系的转化。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多样式的大众化语言,努力让群众易学易懂、真信真用。我们注重把新闻与评论、事件与思想、舆论与理论相结合,指导省级党报和广电类新闻增强理论和评论含量。每逢重大部署出台,都在重要版面和时段推出系列评论,有的多达15篇,并大量配发政策解读、新闻事件点评等,强化思想引导。我们力求更多运用群众性语言阐释理论,并注重发现、培植和推广“百姓名嘴”,增强日常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深化理论大众化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贯穿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推动理论宣传与主题教育、舆论引导、文艺创作生产、公共文化服务、典型宣传和群众精神文明创建等相结合,体现理论含量和思想力量。二是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十八大这条主线做好理论大众化工作。组织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宣传教育,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效和理论魅力。三是着力强化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并以此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抓好示范点引领、典型经验带动、理论研讨深化、年度述学考评、先进集体表彰等环节的工作,影响辐射更多的群众参与理论学习、接受思想熏陶。四是大力改进创新载体建设。继续抓好集中宣讲、城乡冬训、主流媒体宣传等基本载体,进一步增强针对性。新推出一批理论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重点培育省级层面千名宣讲志愿者骨干。五是积极彰显群众的自我教化作用。召开现场会,推广常州“道德讲堂”的“六我”(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模式,引导群众更好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