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平 史军
说起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许多人惊讶于英国这样一个老迈帝国,在国力业已衰微、军力极度萎缩的困境下,仍然纵越大西洋,远征7000余海里,倾力一战并最终赢得胜利。当然,成功主要属于特混舰队,但对于英国空军,虽然出动规模有限,战果有得有失,可他们依然体现了一支大空军应有的价值。
应 战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岛上英国总督亨特宣布投降。消息传回英国国内,举国哗然,媒体开始为出兵远征大造舆论。
4月3日,阿军进占南乔治亚岛。英国国会召开紧急会议,首相撒切尔夫人组成战时内阁,并授权组建特混舰队。同日,英国空军第一架C-130运输机抵达阿森松岛。
4月5日,撒切尔夫人在国会宣布:政府决定立即派遣舰队“远征南大西洋去收复失地”时,获得国会下院的一致通过,这是二战后的首次!同日特混舰队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起航。
评析:战争就这样开始了,下定战争的决心,除了荣誉、传统、自信、勇气,最重要的还是实力,但英国当时的状况并不乐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军力也大幅萎缩,过长的防务战线与有限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英军陆续退出全球各地的领地和殖民地。这在阿根廷政府眼中,自然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加尔铁里总统决定:以武力夺取马尔维纳斯群岛,他认定英国不可能打一场远在万里之外的长期战争,英国最终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可撒切尔夫人和英国人都没有忍气吞声,还是一句话,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
当时英国空军的状况更糟糕,由于国防开支锐减,空军处于削减的前列,多个先进武器的研制项目搁浅或被取消,一度与美苏比肩的航空工业已落后于法德,英国空军几乎退化为一支战术打击力量。远征军是以英国海军为主,战场远在7000海里之外,而且缺乏前进机场,前期英国空军只能承担一些辅助性的任务。但空军却是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担起了战略侦察、战略运输的重责,第一支与阿军交火的部队也是英国空军投送的特种空勤团(SAS),第一支对马岛发动突袭是英国空军的“火神”轰炸机。英国空军的表现,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大空军独有的价值和作用。
侦 察
4月7日,英国宣布:马岛周围200海里为海上禁区。
4月15日,从阿森松岛起飞的英国空军“猎迷”巡逻机,开始对马岛周边海域进行空中巡逻。在此后作战中,“猎迷”巡逻机几乎每日都对马岛上空及周边海域进行巡逻侦察。“猎迷”出动约150架次,日均2架次。
评析:战争前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战略侦察。如果没有空军“猎迷”巡逻机的不间断侦察,很难想象英国特混舰队能否顺利到达马岛战区,更不要说战争胜利了。
但是这种侦察耗费巨大,阿森松岛距离战区3180海里,“猎迷”每次侦察巡逻必须进行3-4次空中加油,整个马岛战争期间,“猎迷”共计耗油8100吨。此战,海战和空战频繁,消耗了大量油料、弹药以及淡水等物资,这就对后勤运输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所谓“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强大的战略运输能力是战争胜利的有力保证之一。此战中,英国空军的空运能力严重不足,基本无法承担战略运输的重任,战后果断采购了美军C-17运输机以弥补不足。
英国空军为了节省油料,还在“胜利”加油机内部加装侦察装备,一机两用,这种灵活性在战争中处处可见。 “鹞”本来是攻击机,但在一个星期内就改装为配备AIM-9L“响尾蛇”导弹的战斗机,从而执行防空任务,“猎迷”的水面搜索雷达也被技术人员装在“海王”直升机上,仅花11天就完成了调试,从而增强了空中预警力量,英军还把“海盗”攻击机上的有源干扰装置拆卸安装在“火神”轰炸机上,后来在轰炸斯坦利机场时,用这些装置对机场上的防空导弹雷达进行了有效的压制干扰。
4月21日,由英军特种空勤团(SAS)和特别舟艇团(SBS)的特种部队成员,组成联合侦察分队,在南乔治亚岛机降,暴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使英军损失2架直升机,侦察分队无功而返。
4月22日晚,皇家空军的一架C-130运输机从阿森松岛起飞,将12名SAS突击队员空投到南乔治亚岛以北的海面上,成功上岛潜伏,他们白天隐蔽,晚上侦察,把岛上阿军兵力、火力配置和阵地位置等情况发回舰队。
4月25日,特种空勤团配合特别舟艇团,成功夺取南乔治亚岛。
评析:特种空勤团(SAS)和特别舟艇团(SBS),分别隶属于英军的陆海军,但是他们大部分时间需要依靠空军战机来进行远程机动或配合作战,他们的战功当然有空军的一半。马岛一役,特种部队的行动,发挥了或是尖刀或是点穴的关键作用,确实带动了不少国家在战后大力发展特种部队。
表面上看,夺取南乔治亚岛似乎只有政治意义,但实际上,英军是夺取了一处重要的战略支点,自此英军具备了与阿军长期作战的可能性,该岛虽无法起降大型飞机,但空军的“鹞”式战机确实一度以此为基地,对阿军实施打击。从政治角度看,夺取此岛使战争必将扩大,这也从一个方面看到英国的决心。
奔 袭
4月28日,英军特混舰队到达马岛。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威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同日,2架“火神”轰炸机,在阿森松岛着陆。
4月30日,英军完成对马岛海空封锁的部署。
5月1日凌晨,英国空军第101中队的一架编号为XM607的“火神”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该机由第55和57飞行中队的“胜利”式加油机伴航,飞行15小时,经2次空中加油后飞抵马岛,对斯坦利港机场进行了首次空袭。
评析:大空军的特征就在于,无与伦比的远程机动和打击能力。此战,英国空军能够出动轰炸机对7000多海里外的目标进行打击,真可谓壮举。因为马岛战争爆发之前,英国空军已准备将“火神”轰炸机全部退役,并已解散了7个中队中的3个,国防部也与各博物馆商洽出售“火神”事宜,阿根廷也曾派人去谈判购买1个中队退役的“火神”,没成生意伙伴倒成了战场对手,英国空军想想都要出一身冷汗吧。
在整场战争中,英国空军一共进行7次战略轰炸,直至6月11日,除了钳制斯坦利机场外,也沉重打击了阿军士气。不过“火神”实际的战绩有限,由于阿根廷人加强了斯坦利港的防空火力,在第一次空袭后,“火神”就被迫采用高空轰炸,命中精度较低,造成损失不大。战争没有改变“火神”的命运,战后很快退役,英国空军不再拥有战略轰炸机。
马岛战争后,战略轰炸的历史,也很快就进入了隐身轰炸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的时代。
5月2日,英军“征服者”号潜艇,向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3枚MK-8鱼雷,命中2枚,该舰被击沉,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再未出战。
5月3日,英军的“山猫”直升机在马岛以北海区,用AS-12“海上大鸥”空舰导弹击沉、击伤阿军巡逻艇各1艘。
5月4日,阿军“海王星”侦察机发现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2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在距英舰46公里处发射2枚AM-39“飞鱼”导弹,“谢菲尔德”号被一枚导弹击中,在拖回英国途中沉没。
评析:英军因投入的战斗机数量较少,无法保证对制空权的全时空控制,阿空军充分利用这一弱点,多次突击英特混舰队舰船和登陆部队,导致英特混舰队损失舰船18艘(沉6、伤12)。阿根廷空军的战斗行动,是英军在整个战争中遇到的最大障碍!
5月5日,16名SAS队员出动,秘密对马岛进行侦察,将大量情报传回,特混舰队最终确定夺取圣卡洛斯港。
5月6日,16名SAS队员,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8架“超级军旗”,而阿军总共才不过14架。
5月7日,英国宣布:将海空禁区扩大至阿根廷海岸线12海里外地区。英国空军从本土派出14架“鹞”式战机,其中4架经空中加油,直飞马岛战区,另外10架飞至阿森松岛装船运至战区。
评析:英国空军当时虽然有1700余架各式军用飞机,但因为战场环境的因素,只出动了18个中队,100余架战机,主要为各种辅助机型,负责侦察、反潜、轰炸、加油等任务,在战争后期,才开始逐渐增加“鹞”式飞机数量,负责直接对空作战和对地支援任务。
5月9日,英国空军从南乔治亚岛出动“鹞”式战机,击沉了监视特混舰队的阿根廷武装拖网渔船“一角鲸”号。
5月14日,50名SAS队员搭乘3架“海王”直升机,对佩布尔岛进行突袭,炸毁了岛上11架战机(6架普卡拉攻击机,4架T-34教练/攻击机、1架“空中货车”运输机)。
评析:空军务必使用一切手段,最大限度地掌握战区制空权,为抵消阿空军的数量优势,英军以特种作战等手段,在地面消耗敌空中力量,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袭击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和袭击了佩布尔岛上的简易机场,都是这种类型的作战。当特种兵袭击机场协助夺取制空权成为需要和可能时,难道仅仅因为它的作战是在地面完成的,就不能将其编入空军的编成吗?
登 陆
5月16日,2架空军“鹞”式战机,在马尔维纳斯海峡击沉阿“卡卡河”号运输舰。
5月21日凌晨,45名SAS队员搭乘“海王”直升机,在圣卡洛斯港外的范宁岬登岛,消灭哨兵,接应登陆大部队。2小时后,登陆作战完全展开,经2个小时的卸载,5000名士兵,轻型坦克以及装甲侦察车上岛,并在滩头建立火炮阵地以及“轻剑”防空导弹阵地。
评析:登陆作战中英国空军发挥作用巨大,出动大量运输直升机帮助登陆,“轻剑”防空导弹也为空军所属。马岛之战中,双方空中力量实际上都未能彻底掌握制空权,空中力量留下的空白,只能由舰载和陆地防空火力来填补,英军不仅充分发挥了舰载防空火力的作用,在部队登陆脱离舰载防空火力圈后,还迅速投入了地面防空导弹系统,及时为登陆部队提供了保护。
5月22日,2架空军“鹞”式战机,攻击在舒瓦瑟尔湾执行运输任务的阿“伊瓜苏河”号巡逻艇,并迫其搁浅。
5月23日,阿空军对滩头阵地发动大举反扑,英空军“鹞”式战机与阿空军部队展开激战,基本遏制阿空军反扑,保卫了登陆场的安全。
5月25日,阿空军发动国庆攻势对英国登陆舰只发动打击,英空军“鹞”式战机虽配合海军作战,但仍未阻止英军几艘大型舰只的损失。
5月28日,英军攻击古斯格林的阿军,屡攻不下,英空军“鹞”式前往支援。
评析:英军“鹞”和“海鹞”战机在战争中表现抢眼,尽管数量不足,但其卓越的高机动性能,迫使阿军战机不敢与之空战。而且经过空中加油,每架飞机一天最多可以出击五六次,从而增强了战斗力,后期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战区的制空权。“鹞”式战机,也表现出高适应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在整场战争中因故障损失的只有一架,考虑到“鹞”式使用的各种地理环境,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由于英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得力,每天开始行动时英军战机的完好率都达到95%以上,出勤率达99%。“大西洋运送者”号沉没时,幸存下来的唯一一架“支努干”直升机,虽然没有备份零件和地勤支援,仍在战斗条件下无故障飞行了109小时,有一次竟然空运了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这样的成绩和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大空军的素质当然也体现在这些数据上。
6月3日,一架“火神”轰炸机迫降巴西,被获准返回。
6月11日,经3天的准备,英国空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式战机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英军地面部队突破阿军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
6月13日凌晨,英国空军“鹞”式战机在零下25℃的风雪中,配合地面部队对无线岭的阿军发动最后进攻。
6月14日,两军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斯坦利港内残余的9000多阿军投降,战斗基本平息。
6月15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宣布:马岛的战斗已经结束。英国也宣布:夺回马岛。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正式结束。
评析:英国人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然,光荣属于特混舰队,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英军参战的33个飞行中队中,海军只占了15个中队,而空军却出动了18个中队。英国空军奔袭万里,在没有陆基支援的情况下,配合海军航空兵一同夺取制空权。而缺乏前线机场的空军,竟能在历时74天的战斗中一直奋战在前线,他们的表现为世界空军的战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客观地说,战争中阿根廷空军的表现相当优秀,作战骁勇,战技娴熟,也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但他们却是在孤立地作战,能看到的只是优秀的飞行员和精良的武器,他们在家门口失掉了制空权,英国空军却在万里之外夺得了制空权,一得一失之间,是国运兴衰的见证,也是两支不同类型的空军最明显的差距体现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