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42年建成 是园内现存最早馆舍 昨天入园游客数达8万此处是必逛之地
北京动物园猴山今年70岁了
8万!记者上午了解到,这是昨天逛北京动物园的游客数。
在动物园内,有一个地方是游客的必逛之处。玻璃窗内的小家伙们荡秋千、走“钢索”,窗外则围满了游客,或拍照,或引逗。
这就是北京动物园猴山,自1942年建成至今,已满70岁了。它是园内现存最早、也是惟一一座兴建于1949年前的馆舍。
不过,为了给展西路让道,2006年猴山发生了大变革,下沉的结构被“填平”了。2009年,新猴山在原址拔地而起,但曾经的围墙却换成了玻璃窗。目前,这里的“主人”是四五十只恒河猴。
猴山·变迁建于1942年目前变身“猴笼”
“更确切地说,应叫新猴笼。”对于目前新猴山的结构,动物园基建科科长周增香这样说道。
北京动物园已有106岁了,而猴山是园内现存最早、也是惟一一座兴建于1949年前的馆舍。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猴山到底是怎么建的,就连现年73岁、几乎已是园内最老的退休员工侯启明老师傅也说不上来。
而对于很多老北京人来说,都有这样的记忆:春游时,拿着油纸包裹的面包和北冰洋汽水,在猴山前一站就是小半天……
2006年,猴山发生了建成以来最大的变革。当时,市重点工程展西路要穿越猴山上方,馆舍需拆除。此消息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的心理压力别提多大了。”周增香说。
经多方协商,猴山内的石头主峰被削低一米后,作为遗址保留了下来。而将猴山包围其中的山坡、围墙及下沉结构却消失了。侯启明退休后,习惯每天拿着相机到园子里转转。但看着被拆掉的老猴山,“心里总觉得空了一大块”。
园方本打算另起一座猴山,但群众却难舍旧址。2009年10月,一座新猴山在原址重新迎客。因建在展西路下方,新猴山无法恢复原貌,面积也变小了。两座主峰虽仍屹立,但开放式的“围墙”却被二十几块巨型玻璃围窗取代。
●记忆中的猴山
在动物园出版的一本年志中,猴山所占的内容几乎最少:“猴山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众多山石堆积而成,主峰最高可达12米,内有一6-8平方米的石窟,用于给动物遮风避雨。外形为椭圆形围墙,从假山到围墙距离为5.9米。”
但正是如此简单的猴山却成为经典,国内许多城市动物园的猴山都是效仿它而建造。
猴山·主人台湾猴最早入住现在恒河猴当家
翻开北京动物园内最早的档案,一篇工整的手写体记录了一段关于猴山建成前的历史:“1937年日寇侵占北京后,(动物园)又曾更名乐善园和园艺试验场,并在动物园东侧增建了一座猴山,进入了一批台湾猴,继续开放展览……”
从这段记录不难看出,猴山最初的主人是台湾猴。“台湾猴是灰色的,个头和阿拉伯狒狒差不多大。”侯启明告诉记者,经过自然的淘汰,台湾猴越来越少。1959年,北京动物园决定为猴山“添丁进口”。
“那个时候全国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很少,需要去捕捉,我就赶上了一拨。”侯老师傅回忆道。
经过林业部和北京市的层层审批,北京动物园云南狩猎组成立。在当地导游的带领和教授下,狩猎组用玉米粒儿一点点将当地的猕猴(即恒河猴)诱入“陷阱”。历时一个多月,共有40多只猴子被捕获。
自此以后,猴山就成了恒河猴的天下。目前,这里恒定饲养四五十只猴子,“人丁”最旺时有八十多只。
●记者观察
为弥补老猴山的面积不足,北京动物园还在一路之隔的南边建了一个“分号”。两座猴山用网状廊桥连接,猴子们可随意“串门”。
不过,记者在猴山看到,游人最钟爱的还是老猴山,无论大人小孩,都把脑门贴在玻璃上,不时被猴子们逗得哈哈大笑。而“分号”似乎也并不受猴子们的“待见”,只有一只小猴子躲在里面晒太阳。本版文/记者白冰摄/记者杨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