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易蓉 张炯强) 北京理工大学社团被困猫耳山、复旦大学学生被困黄山、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旅游大巴侧翻,一件件令人揪心的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还令人记忆犹新,今年清明,随着花季少年们生命的逝去,上海交通大学的一支大学生春游队伍付出了沉痛代价,再一次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
据调查,在这起游艇撞击事件中受伤的上海交大学生称,出事快艇上的人员未穿救生衣。在事故现场负责处置的上海交大校长助理纪凯风表示,不管船主是否提醒,但大学生游客忽视了安全意识,这一结果耽搁了对溺水者的救援时机,给搜救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安全教育不成体系
1996年初,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一些高校也相继将安全课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不久前,上海市教委表示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引入安全课程体系,并建立中小学生安全实训中心。
我们的校园并非没有安全教育,但一次次的安全事故值得反思,我们的安全教育效果如何?大家的安全意识如何?一位老教育工作者感慨,我国至今没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平常有交通、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但多半是零散的。
安全意识尚待提高
山东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近日通过问卷和走访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清明春游及安全意识”。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例如,在“您外出旅游时会携带常用和应急药品吗”一栏,86%的同学选择“不会”;在“您到旅游地点后会主动了解其突发事故处理部门电话吗”一栏,92%的同学选择“不会”。
“侧重知识传输,忽视技能培养”同样是导致安全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学者认为,重要性认识不够、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安全教育师资水平待提高、课程缺失形式单一等,都是当前安全教育遭遇的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