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屋”创始人潘淑真:把最好产品带到大陆
新华网台北4月7日电(记者任沁沁张承志田野)“不要用二类产品、三流质量去前进大陆,一定要拿最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大陆,因为你将面对强劲的对手。”“多样屋”掌门人潘淑真在台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潘淑真已经在大陆摸爬滚打14年,成为两岸时尚家居业中的佼佼者。
她提醒台湾文创业者,“国际品牌店正在大陆一家接一家地开,门店规模、商品、陈列与国际同步或者超越国际水平,譬如北京的ZaraHome比巴黎开得好,LV、古驰最美最新的店都在大陆。同时,大陆内地很多文创品牌也如雨后春笋在逐步形成当中。”
“在大陆14年让我知道什么叫速度,知道13亿人口就是最大的新兴市场所在。”潘淑真说。她曾经在1983年首届台湾小姐选美比赛中获得季军。10年后,因为丈夫派驻大陆工作,她随夫来到海峡对岸。
当年,追求精致生活的她在布置上海温馨新家的过程中,发现在当地几乎买不到有创意、有个性、精致实用,价格又合宜的产品。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大陆家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能够买到的商品要么是进口货,价格昂贵,要么是做工不精致,缺乏美感的过时产品。
潘淑真由此萌生了创业念头。她要开一个中高档家居生活用品店,为大陆同胞提供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大陆市场经济不断进步,但忙碌的人们往往忘记了生活本身,我想唤起人们在忙碌中记得回归生活,懂得享受生活”。
潘淑真曾为沃尔玛、家乐福、伊藤洋华堂等大型超市从事货源、物流配送管理,熟稔商品通路和消费者需求,她用几个月时间跑遍大江南北300多个厂家,一件件挑选商品,力求精致、品质、新颖、别致。
这个过程中,她吃了不少苦,因为不少厂商拒绝“内销”,他们认为大陆消费水平还偏低,买不起好产品。潘淑真却坚定地认为,大陆市场一定会很快蓬勃起来。她用真诚打动了这些厂商,最终买到商品。
1998年9月,上海太平洋百货六楼一个不起眼的店面里,潘淑真的第一家“多样屋”开张了。人们被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设计新颖的厨卫用品、颜色艳丽的床单桌布吸引。不到半年,潘淑真就收回了投入的几十万元成本。
潘淑真不断调整产品及营销策略,成立专属“多样屋”的产品设计公司和专业团队。契合了市场需求,她的“多样屋”从最初的一家到如今的460家,从上海到拉萨,遍布31个省份、200多个城市,成为在大陆布点最多的家居企业。
“"多样屋"14年壮大发展,见证了大陆经济发展的过程。”潘淑真说,如今大陆都市居民生活与台湾大城市人的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差别。
为了满足大陆消费者越来越高的要求,潘淑真进行了品牌细分,除了"多样屋"这一母品牌,还推出强调精致品位生活理念的“SimplePlus”品牌和针对女性客户的“Susan"sGarden”品牌。
看好未来两岸联动商业发展带来的双重效益,“多样屋”开始打破自有品牌经营的模式,引入更多台湾地区相关家居用品品牌在大陆行销。不久前,潘淑真将带有台湾客家文化的商品,以集体模式引进上海连锁店,打开大陆市场。
潘淑真提出人才本土化、设计国际化、品牌全球化理念,在解决本地就业、增加员工团队亲和力的同时,也向大陆引入更多设计一流的家居商品。她说,以往大陆商业主流是百货公司,而现在不少城市的购物中心都可以看到生活概念馆的影子。“这显示了民众生活水准的提高”。
潘淑真研究大陆“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以及“重民生、重环境”都有自己的理解。她十分欣喜地看到,未来大陆将推动服务与创新加值型产业,文创产业会有较大发展。
政策面的不断宽松让她倍受鼓舞。她鼓励台湾业者,两岸同胞拿一样的筷子,吃一样的米饭,喜庆的颜色都是红色。文创产业起步早的台湾业者积累了丰富经验。与国际竞争者相比,这些是我们进入大陆市场最大的利基。
“多样屋”自主设计开发的葫芦保温杯,专门为喜欢喝茶、泡枸杞的人们设计,而“葫芦”与“福禄”谐音,有吉祥寓意,因此销售得很好。潘淑真认为,这就是同文同种的优势。
“两岸企业可以携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合作竞争力,共同面对国际竞争。只要把握两岸各自的优势,在各种材质领域进行创新性合作开发,必能共创佳绩。”潘淑真说。
作者:任沁沁张承志田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