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上涨频惹争议 专家建议让供水成本更透明
2012年04月09日1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水价是个敏感话题,为什么一吨上浮几毛钱,往往就会引发公众情绪?
傅涛:关键在于公众对于政府和供水企业的不信任,关于为什么要涨价、钱都用在哪儿等问题,如果得不到回答,消费者就不愿多付费。
记者:如何加强政府、供水企业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增进信任?
傅涛:关键是让民众可以有效识别供水的合理成本,把供水企业的水质情况、运营信息、成本数据等向社会公开。
在日前由清华大学、中国水网共同举办的“2012(第十届)水业战略论坛”上,我们推出了“中国供水服务评级指标体系”。这一体系是清华大学、世界银行IBNET联合研究并推出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用户服务指标、水质服务指标、供水能力指标、供水绩效指标等,并根据各项指标对企业服务水平的客观反映进行权重合理分配,形成综合服务评价指数,评价结果将作为供水评级的主要依据。
记者:这一指标体系目前是否开展了具体测评?
傅涛:现在,已经有长沙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等5家供水企业率先参加了供水企业服务评级试点工作。同时,这5家企业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
没有绩效标准的行业没有发展前景。设立服务绩效标准是垄断性行业识别服务的主要方向,也是国际发展趋势。中国供水行业需要一批对行业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企业率先站出来,公开服务绩效,为行业树立服务标杆。
记者:下一步供水服务评级指标体系会有哪些发展规划,您期望它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傅涛:虽然首次加入的供水企业只有5家,但是我们希望未来会扩展到30至50家,建立起一个基础的数据库。这样,在对大量企业绩效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可以对全国供水企业的经营情况、服务情况、供水成本等进行准确的判断,掌握整个行业的平均成本,从而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供水定价机制。在理想状态下,水价形成机制应该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
供水行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服务评价体系,可以让政府和公众识别合理的服务成本和服务水平,让供水企业能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差距和改进的方向,有助于提升供水行业的整体品牌形象。 文/本报记者 来 洁 (来源:经济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