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校车安全条例迅速出台始末
2012年04月11日07: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求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去年11月27日,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这一表态牵系着众多期望。温家宝表示,要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轨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据此表态不足半个月时间,国务院法制办就拿出一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3个半月后,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昨天,这份关乎全国中小学生上下学人身安全的校车条例,正式对外发布并实施。
纵观整个立法过程,一部全国性的关注度极高的法规,耗时如此之短的屈指可数。国务院法制办相关负责人如此形容这种急迫感:一段时期多次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造成未成年人重大伤亡,教训惨痛。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关切,全社会高度关注。制定校车安全条例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民生保障立法任务,因此迅速启动。
很多人感叹这部条例从温总理指示到正式成文的时间非常短,中国教科院政策研究中心博士马雷军表示,其实教育部每年都要下发很多相关的文件,而他们也从几年前就在做各方面调研。在快速的背后,其实是有多年的准备和积累。
温家宝总理特意在起草部门的有关报告上批示:要继续努力,毫不松懈,边征求意见,边修改完善,为人民利益和孩子安全,不断提高条例的质量。
合力共推
温家宝总理在批示上提到的“孩子的安全”确实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许多孩子的鲜血不断地拷问校车安全制度。条例出台前后,2011年11月16日,甘肃校车事故,19名幼童遇难;2011年11月26日,辽宁校车事故,35名孩子受伤;12月12日,江苏校车事故,15名小学生死亡……
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时之间空前密集和热切。论坛以及微博等各个平台,对于校车安全的讨论一度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许多多年关注校车安全领域的学者专家,也争相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如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自2011年11月20日起联系多位专家开始起草校车安全法规,并在2012年“两会”期间向全国人大提交《校车安全运行管理条例》民间建议版本。
同时,草案征集意见期间,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的统计信息显示,一个月时间内共有2737人通过该网站参与建言。加之,媒体在对陆续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开始了一轮在新闻事件报道基础上的反思和拷问。
监管不力、运营失当,几乎在每次校车安全事故中都有体现。有媒体提出,校车事故背后是过去多年间,校车管理责任主体不清楚导致的很多矛盾和问题的集聚爆发。
也有媒体报道,校车事故背后的原因很多,如经费问题、宏观布局问题等,其中一个原因必须正视,那就是过去18年间,我国撤并了相当多的学校。
如此,政府、民间、媒体各股力量汇集在一起,马不停蹄地推动校车安全条例的出台。
寄予厚望
“仓促上马”的条例,如何保证立法质量?
据了解,在研究国内关于校车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外校车安全立法情况的基础上,起草部门还重点到农村地区实地调研,前后召开10多次座谈会,直接听取了21个省级和45个县(市)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部分专家学者,学校、幼儿园、校车提供单位的负责人和学生家长、公安交警、校车司机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收集到公众提出的7000多条意见,相关部门逐条梳理,认真研究。这些意见都切实体现在了最后的正式文本中。
马雷军说,这次《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强化政府责任;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校车的软件和硬件指标,增加了很多原本草案没有的细节内容,比如说校车的警示灯、停车指示标志等硬件配套要求;三是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体现在对于过渡期从三年一刀切转为各地政府根据自身情况规定上;四是增强条例规范性,和其他法律法规接轨。比如说,草案中只规定了校车行驶时速不能超过60公里,这次增加了“在高速公路 上行驶的 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等表述,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相一致。
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条例也有正面的回应。例如实际中有的地方不顾学生家长的合理诉求,不适当地撤点并校问题增加规定。“学校的布局、城乡公共交通的发展、国家对校车的政策支持等问题,虽不直接属于校车安全管理问题,但与校车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公众都很关注。”国务院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统筹研究,建立相应的制度。条例也对这些与校车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作出衔接性的规定。
社会各界都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寄予厚望。一些学者表示,希望它能极大程度地减少甚至终结血淋淋的校车事故再度发生。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