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0日讯 “好不容易熬夜看了首映,结果眼睛痛得不行,还头晕恶心。”3D版《泰坦尼克号》今天凌晨登陆长沙,市民胡玲和男友一起去看首映,才看到一半,她的眼睛开始发痛,还头晕恶心。
3D的效果是怎么“看”出来的呢?长沙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宋月光介绍, 3D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的拍摄装置,拍摄下景物的双视点图像,再通过两台放映机,把两个视点的图像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显示在银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重叠的,有些模糊不清。当戴上特制的3D眼镜(实际上是一种偏光眼镜)时,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融合功能将左、右像重叠,由大脑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这是立体电影的原理。
在3D电影上看到的立体,和平时所看的真实的立体不一样,是虚拟仿真的结果。这种虚拟仿真的立体感需要观看者的眼睛不断运动眼睛的肌肉,进行紧张的调节才能完成。长时间处于影院光线昏暗的环境中,以及强烈声光的特效刺激,这些都会使人的眼睛容易疲劳,可能出现不适,甚至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
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周苍海
五类人不宜看3D电影
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看3D电影,这五类人要谨慎:
(1)青光眼病人或有患青光眼危险的人。
(2)严重干眼症患者。长时间睁眼和用眼可加重干眼症。如果坐在影院前三排位置,因为离银幕太近,看片时要仰着脖子,睁大眼朝上看,使眼睛表面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增大,会明显加重干眼症。
(3)有红眼病等传染性眼病患者。现在看3D电影,会使用影院的3D眼镜,除少数是一次性使用外,多数是要回收和重复使用的,易造成交叉感染。
(4)双眼立体视觉功能差的患者。
(5)3岁以内的孩子。他们立体视觉尚未发育好,感觉不出明显的立体效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