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人,社区的事,是咱社区报纸的采访对象,将身边的人和事通过报纸的形式在社区内传播。”一提到创刊六年的《漓江之声》,70岁的创办者周庆增总是津津乐道。这份属于天津市河西区东海街漓江里社区自己的报纸备受居民欢迎。六年来,共刊出122期,近40万字。(渤海早报记者李海燕 通讯员宋晶杰)
记者手中拿着最近的一期《漓江之声》,这份由数张A4纸组成的社区小报,出版形式虽然简单,却体现出周庆增的“用心”。翻开那一页页的A4纸,映入眼帘的是“社区简讯、纪实报道、来稿照登、媒体浏览、养生保健、生活常识……”等栏目。为了“媒体浏览”栏目,周庆增时刻关注相关媒体报道的关于漓江里社区的人和事。通过刊发社区小报,宣传社区的好人好事,关注津城动态,讴歌真善美,为和谐稳定呐喊,让社区居民时刻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一切,起到了交流、沟通、互动的作用。
“周大爷,您又来张贴新一期的《漓江之声》啦?”社区一居民看见周庆增在社区橱窗专栏张贴《漓江之声》,就和周庆增攀谈起来。“是啊,有时间多来看看。”“肯定的呀,每一期的内容我都关注呢。您那篇《从身边小事看30年变迁》,我可记忆尤深啊。”该居民看到站在旁边的记者,说,“咱们这位周大爷可是神了,别看七十了,为了办咱这社区报纸,可是煞费苦心啊,社区有什么新鲜事,老爷子只要一得到信儿,就亲自去采访,回到家自己再撰稿、编辑、打字、排版、打印、装订、派发,那可是一肩挑。对了,老爷子办这报纸可是自掏腰包呢。”
“咱这社区小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起初2006年创刊的时候,我也是什么都不懂,就是爱好写作,这六年来,一边办社区报纸,一边摸索。起初,报纸上刊登的社区活动都是按时间先后罗列,简单的信息表述,内容单元。在摸索中成长发展,现在懂得分栏、列标题,并且将栏目多元化。这里还借鉴了不少大报的格式呢,吸取好的经验,办出自己的风格。每个月出一到两期。这份社区小报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从它出生、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下,看着它逐渐成长,是一种幸福。”周庆增这样告诉记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