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州4月15日电 记者邓新建记者今天从广东省纪委获悉,截至4月13日,广东共查结商业贿赂案件147件,正在查处842件,涉案金额2.23亿元,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10人,其中厅级干部14人,处级干部43人,科级干部149人。此外,查处非公经济体商业贿赂犯罪案件29宗42人。广东省监察厅副厅长、省打击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小组副组长陈伟东表示,纪检监察机关要当好“打鬼钟馗”的角色,敢于揭盖子、打板子,对充当不法分子“保护伞”的领导干部先免职,再查处,绝不姑息。
陈伟东介绍,从已经查结的案件看,商业贿赂犯罪呈以下特点:首先是案件发生的领域比较集中,主要涉及土地转让、工程建设、医药购销、金融借贷、资产清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企业经营等重点领域和方面。其次,涉及国家公职人员的商业贿赂违法犯罪增多,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影响恶劣。这次打击行动已有14名厅级干部和43名处级干部涉案。三是窝案串案多,有的案件在一个单位内涉及多个岗位、多个部门的人员。如某高校监管基建的3个领导干部全都因工程建设问题涉案;某市公安机关6名干警同时为一个非法经营赌博机的违法分子充当“保护伞”。此外,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形式多样,增加了查处难度。
“‘三打’是否取得实效,主要是看打击的质量效果,而打击质量效果关键是看能不能打掉‘保护伞’、切断‘利益链’,做到斩草除根,釜底抽薪。”陈伟东表示,广东采取了四大举措深挖“保护伞”。一是加强专项行动小组的协调联动,对涉及“保护伞”的案件提前介入,形成合力,整体打击。二是根据群众发映的问题进行明察暗访,深入排查线索,广拓案源。三是对涉及“保护伞”的重大案件采取直报制度,涉及到当地领导干部充当“保护伞”的一律直报,由纪委领导实行包案、挂牌督办。四是坚决打击,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当好“打鬼钟馗”的角色,敢于揭盖子、打板子,对充当不法分子“保护伞”的领导干部先免职,再查处,绝不姑息。
据介绍,广东将通过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打建并举,建立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包括加快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构建“分岗查险、分险设防、分权制衡、分级预警、分层追责”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模式;推动第五批行政审批改革,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缩小公权力寻租空间;加强廉政教育工作等。
陈伟东表示,目前商业贿赂在一些领域和行业仍然比较严重,相关制度还不健全,管理和监督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商业贿赂表现形式更趋隐蔽、复杂,发现难、取证难,案件突破也难;有的地方和部门对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不想查、不愿查、不深查的思想,有的甚至认为打击商业贿赂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影响干部队伍的团结稳定。同时,案件线索移送不够及时,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案件移送机制,行政执法部门与刑事司法机关之间衔接不够顺畅,延误打击时机,影响打击效果。
《法制日报》记者获悉,下一步广东将强化工作责任,强化领导责任,强化工作谋划和加大线索排查力度,加大协调联动力度,加大打击惩处力度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落实工作问责,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形成打击合力,加大打击力度,力争在查办群众反映强烈的商业贿赂大要案上取得新突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