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斯夫妇带着郑丽珍(中)走在靖西的街头。 |
|
汉斯一家(右一为郑丽珍)翻看当年在福利院留下的照片。 |
8年前,一对荷兰夫妇收养了靖西的一名弃婴郑丽珍。郑丽珍随养父母在荷兰健康长大,转眼她已经9岁多了。当她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中国以后,非常渴望能见到他们。为了满足她的心愿,这个荷兰家庭踏上了跨国寻亲之旅。
女婴被弃路边
荷兰夫妇收养
4月13日,汉斯和玛拉吉夫妇从荷兰来到靖西,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来到这个中国南部边陲的县城。
玛拉吉说,郑丽珍慢慢长大了,自己和丈夫想让她知道,她是中国人,她的家乡在靖西。
今年51岁的汉斯是荷兰一所大学的教师,47岁的玛拉吉是一家培训机构的英语和德语教师。他们一家生活在距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不远的一座小城。
汉斯夫妇一直未生育,2000年他们在江西收养了女婴府康,3年后,通过多方寻找,他们为府康找到了亲生父母。为了让府康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汉斯夫妇决定再收养一名中国孩子。
2002年7月9日的一个下午,靖西县城郊区的公路边,一名刚出生的女婴被厚厚的衣服包裹着,啼哭声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女婴身上除了一张写着出生年月的字条外,没有任何可以证明她身世的信息。女婴被好心人送到了靖西县福利院,取名郑丽珍。
2003年8月,中国收养中心与荷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指定靖西县福利院的郑丽珍给汉斯夫妇收养。当时,郑丽珍已13个月大了,他们在南宁办理了领养手续。玛拉吉回忆说:“那时,郑丽珍已经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了。”
一家亲密无间
多次前来寻根
郑丽珍被带到荷兰后,在汉斯夫妇的悉心照料下,很快健康长大,如今已在荷兰读小学四年级。9岁的郑丽珍能流利地说荷兰语、德语和英语3种语言,汉斯夫妇3年前还特意跑去跟在荷兰的中国朋友学用筷子,学会后手把手地教会了郑丽珍。
为了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玛拉吉报了汉语班,她打算等自己学会后,再教两个孩子,“她们是中国人,我希望她们能讲自己祖国的语言,让她们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她说,领养了这两个孩子,就同时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采访中,郑丽珍不时趴在汉斯背上顽皮,汉斯偶尔会将女儿搂在怀里亲上一口,浓浓的父爱溢于言表。汉斯说,虽然郑丽珍在荷兰生活得很快乐,但他们希望帮女儿找到亲生父母,因为他们觉得女儿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人生的一种缺失,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留下遗憾。
2005年4月,郑丽珍4岁,汉斯夫妇曾带她来过靖西,还去到了最初郑丽珍被人发现的地方,在周围寻找了好几天,但没有找到一点与郑丽珍亲生父母有关的信息。
2009年9月,汉斯夫妇接到靖西福利院的消息,称有郑丽珍亲生父母的线索。于是,夫妇俩兴冲冲带着郑丽珍赶到中国。但是,刚刚抵达南宁,靖西福利院的电话又打来了,称消息不确切,他们只好遗憾地返回荷兰。
过程一波三折
亲人有望团聚
4月13日下午,从入住酒店去靖西福利院的路上,每走到一个路口,玛拉吉就会给郑丽珍照一张相片。走在靖西的大街上,郑丽珍看起来就像当地小女孩。玛拉吉说:“这是她的家乡,让她记住她的根在这里。”
14日早上,汉斯夫妇准备再去一趟郑丽珍最初被发现的地方,此时接到福利院的电话:靖西荣劳乡某村的一对夫妇有可能是郑丽珍的亲生父母。
当天下午,靖西福利院院长马美珍带着有可能是郑丽珍的生父表哥的杨先生,来到汉斯一家入住的酒店。马美珍说,在汉斯夫妇的委托下,这几年她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帮忙寻找郑丽珍的亲人,经过她的各方核实,这户人家有很大的可能性,只不过现在疑似郑丽珍亲生父母的人家,还没有做好认亲的心理准备。
杨先生在靖西县城工作,他说,第一眼见到郑丽珍,就觉得她长得很像他的表弟。表弟夫妇共有三个女儿,第二个女儿刚出生就被遗弃了,时间、地点都跟郑丽珍的情况一致。表弟一家对外的说法是,二女儿一出生就夭折了。“综合种种信息推断,郑丽珍很有可能就是表弟当年遗弃的二女儿。”
“玛拉吉夫妇为了孩子,能千里迢迢赶到这里,我很感动,我会努力说服表弟和弟媳认亲的。”杨先生说,表弟不肯出来和郑丽珍相认,自有难言的苦衷。13日那天,他接到马美珍的电话后,已经说服了表弟跟孩子相认,但表弟走到村口,又反悔了。
玛拉吉说,虽然现在还无法确定杨先生的表弟就是郑丽珍的亲生父母,但他们这次寻亲的经历收获很大。他们一家人还会在靖西等待两三天,“没有别的目的,只想让孩子的亲生父母知道孩子的现状,让他们放心。毕竟血浓于水,丽珍不会怨恨他们的,希望他们能来与孩子相认”。
今报记者欧其锦 实习生何然然
今报记者欧其锦 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