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当行长,世行患何病(国金时评)
世行新行长定了。新兴国家之前折腾半天,着实推荐了几个靠谱的人选,最后还是被美国无视了。有人调侃说,世行“病”了,所以要找个医生当行长。巧的是,这个医生还有个大侠的名字金墉。
结果并不意外。从美国提名开始,这个人选就定了。但相信奇迹的人不免失望,比如金墉的竞选对手们就质疑,这个人选不是择优决定的,因为金墉此前只是一个公共卫生专家,而历任世行行长不是银行家就是华盛顿的官员。
优秀与否并非世行行长之选的评判标准。世界最大的两个金融组织世行与IMF,美国与欧洲多年默契,已经有了游戏规则。可以肯定,如果欧洲国家没有提前答应支持华盛顿提名的任何世行行长候选人,奥巴马政府一定不会支持拉加德出任IMF总裁。
美欧的“君子协定”玩了多年后,最近有些变化。从IMF、世界银行两次总裁选举来看,结果虽不出意外,但过程却总有些波折。挑战比以前多了,拜票的行程也更远,也更关注新兴国家了。可即便这样,之前的全票通过也不见了。
如此变化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原因还是欧债。IMF为弥补欧债窟窿,获得足够救援资金,在美国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不得不向新兴国家求援。而要新兴国家注资,就必须放开以前死死攥住的投票权。欧债一天不歇,IMF就永远别想关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欧洲本来的投票权将继续被稀释。
政治都是联动的。IMF的门被打开了,世行也就被动了。此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世行的投票权很大,这些国家总是让美国人出任世行行长,以平衡由欧洲人执掌IMF的安排。IMF如果真的“失守”,美国更要保住世行的主导权。
所以,世行行长的悬念从来都不是竞选,而是奥巴马究竟是如何看上医生金墉的。在选举年,奥巴马的任何举措都要联系到大选来分析,这也是奥巴马一切动作的出发点。
首先,此前有评价用“医者仁心”来附会奥巴马选择金墉的原因,但这一点在严肃政治考量里站不住脚。联系此前选择骆家辉出任能源部长来看,更有可能的原因是,奥巴马更愿意以此表现一种突破传统的“变化”,这与他作为一个非洲裔总统所体现的“变化”是一致的。
其次,传统的世行行长都来自华尔街的银行家,但当下美国选民对银行家缺乏好感,“占领华尔街”运动依然如火如荼。选择一名医生也有助于避免得罪选民。
最后一点,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世行当下的环境,更需要一个手段一流的沟通者,而不是老谋深算的银行家。在世界银行过去的70年间,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曾经依赖世行的新兴国家已经成为大国、强国。亚非拉各地的经济增长也正在改变全球经济。世行必须适应这种结构上的转变。金墉曾长期在拉美、非洲行医,与这些国家关系良好,这为沟通顺畅奠定了基础。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