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晓明 实习生林婧雯 文/图) 本报昨日第4版报道,不少人在市区灯控路口向停车等红灯的司机发传单,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很多市民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与遭受街头发传单的困扰一样,他们多次遭遇“红绿灯口抹车行乞”,对这种行为非常反感。
现象
鸡毛掸子抹一抹
乞丐便伸手要钱
许多开车的市民都遇到“红灯乞丐”:开车经十字路口遇红灯暂停时,便有乞丐来到车窗前,有的拿个鸡毛掸子扫一下玻璃,然后伸手向司机讨钱。记者通过连日来的观察发现,在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路口以乞讨为生的人不下十个。这些人都是直接在机动车道上穿行,给交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这些人一般守候在红绿灯下,随身带着鸡毛毯子或抹布,以擦车为名义乞讨。”车主王先生反映,而绿灯亮起时他们则一边小跑,一边躲避呼啸而过的车辆,继续等待下一个红灯。
暗访
一天乞讨8小时
下班回到民宅里
市区刺桐路车流量大,因此成为乞丐钟情的地方,每日都能引来三四名乞丐。22日上午10时许,在刺桐路与东湖街的交叉路口,一个70多岁、身穿暗色上衣的老人,一手拿着破碗,一手拿着拐杖,不时穿梭于车流。车辆停下来等红灯时,老人脸上堆着笑,或者把碗伸到车窗里,或者敲敲车窗。讨到钱后,他不紧不慢地走向下一辆车。
23日上午9时20分,记者在刺桐路与津淮街的交叉路口看到,同时出现两名行乞的老人,其中一个老人还带着一个盲人男子。经过交谈得知,两位老人是姐妹,都是60多岁,江西上饶人。据姐姐介绍,她有四个儿子,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在家里,她的老伴以前教书,现在也待在家里。老人笑着说,她一天只能赚二三十元。
记者观察发现,他们3个人连续在该处乞讨了近8个小时,遇红灯时,她们进入车流乞讨,绿灯亮时则暂停。记者粗略计算了下,每次红灯亮起有90秒的时间,绿灯亮起则为30秒。在红绿灯转换的2分钟内,他们能乞讨5部小车,平均乞讨10部车就能讨到一次钱。一天8小时下来,他们各自向上千部车子乞讨。
当天下午5时许,这对姐妹摘下头上的毛巾,沿着津淮街一直走到温陵路的海关大厦公交站。随后,三人上了一辆23路公交车,到火炬工业区站下车。辗转几条小巷,她们最后消失在火炬工业区前坂村一处民宅里。
车主
担心对方纠缠
无奈给钱打发
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车主对在灯控路口的行乞者慷慨解囊。“他们一上来就扑在你车上,你不给钱,车根本走不了,所以我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快速给些零钱打发他们,免得他们一直纠缠。”车主王先生说起抹车乞讨者就气愤不已。李先生认为,乞讨者不顾交通秩序、人身安全,实在不值得同情,对这种乞讨者施舍,等于增长他们的嚣张气焰。张先生认为,街头乞讨有损市容市貌,有关部门应该进行管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