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红十字会因“郭美美”事件引发信任危机的2011年,另一个离奇的捐赠事件也在进行着。
主要为了助学、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公益基金“仁爱基金”,通过其下属的“志愿者工作办”陆续向陕西捐赠了上万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大多没有流向需要“雪中送炭”的群体,而是捐给了大型国企和一些地级市的老干局。
资料链接
中国红十字会
“仁爱基金”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中国红十字会主管、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2008年被民政部授予“5A基金会”。
目前主要实施两大公益项目:“红十字天使计划”,“博爱助学计划”。
“仁爱基金”是红基会下属一项专项公益基金,是实施上述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助学、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管理原则:遵循雪中送炭、公开透明、尊重捐赠方意愿、体现资助效益四项基本原则。
一提起停放在公司游泳池的200辆自行车,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飞公司)工会生产办负责人郭公利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2011年8月12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仁爱基金志愿者工作办向该公司捐赠2000辆自行车。但还没发放完,就因为质量有问题、职工骂声一片陆续收了回来。
西飞公司工会很在意自己在职工中的声誉,立即与对方接洽,该志愿者工作办随即将剩余1800辆自行车拉走,并答应调换。而从职工手里收回来的200辆,一直停放在游泳池。
据记者了解,西飞公司工作人员所说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仁爱基金志愿者工作办”(以下简称志愿办)2009年2月4日挂牌成立,办公地点位于西安南二环西段永安大厦。
记者登录该工作办官方网站“仁爱西部”看到,关于“仁爱基金”和“志愿办”这样介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中国红基会,是由中国红十字会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仁爱基金”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属的一项专项公益基金,是实施“红十字天使计划”和“博爱助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助学、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仁爱基金志愿者工作办所募捐的资金主要用于实施“仁爱基金”所属的公益项目。
“仁爱西部”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至今,志愿者工作办已向陕西十多家单位捐赠了上万辆自行车。
>>“雪中送炭”变成“锦上添花”
从“仁爱西部”综合新闻能看出,志愿者工作办的在陕捐赠,2010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2010年,捐赠物品主要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而2011年至今,换成了自行车和救护车。
4月12日,记者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仁爱基金网站下面的一个小窗口,登录志愿办官方网站“仁爱西部”,粗略统计截至当日的综合新闻发现:2010年以来,关于志愿办的34条捐赠新闻中,共捐赠14950辆自行车、13辆救护车、以及至少180万元的生活必需品。部分流向地级市的老干局,大部分流向陕煤化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大型国企。
从“受捐单位”来看,一个突出特点是:无论是捐赠米面油、自行车,还是救护车,总能看见几个大型国企的名字。例如,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其下属单位,两年来数次接受捐赠。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单位也多次成为志愿办的捐赠对象。
“仁爱西部”网站显示:“仁爱基金”所募资金主要用于助学、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管理原则为:雪中送炭、公开透明、尊重捐赠方意愿、体现资助效益。
但在该网站的公开信息中,却难见到类似与其宗旨一致的捐助行为。
数据统计,2011年至今,该志愿办总共捐赠14950辆自行车,其中捐给陕西单位的13950辆,7750辆流向了延长石油、陕煤化、西飞公司等大型国企,捐助对象为企业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劳模,更像是“锦上添花”。
只有2011年10月10日,对甘肃会宁捐赠1000辆自行车,对象为“环卫工人、乡村医生和贫困学生”;还有两次捐赠的对象包括环卫工人;仅有一次,对白水县红十字会捐赠中,写明“送给低保户、县红十字志愿者和在抗震救灾中做出过贡献的人。”
在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方面,自2011年以来,该志愿办在陕捐赠了13辆救护车,但9辆捐给了大型国企。其中,半年内先后2次向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捐赠了6辆救护车。
>>西飞工会可能声明拒绝捐赠
在“仁爱西部”网站上,记者也见到了对西飞公司捐赠2000辆自行车的报道。但很多职工却对这起饱受诟病的捐赠感到莫名其妙。“听他们说要给西飞捐赠2000辆自行车,我还感到纳闷呢,这些年公司发展很好,很多员工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但人家主动要捐,我们也不能拒绝,就答应了……”
西飞公司工会副主席王丰说,此次捐赠,并不是公司请求志愿办捐的,而是志愿办主动来找工会要求捐的。
可谁也没想到,这批自行车质量太差。“自行车没有装箱,外面只有一层塑料纸包着,感觉很不细心,卸下来后,见车座和车头还没有装好,我们就先装了200辆,装的时候,觉得车子做工很粗糙,且特别轻。”工会生产办负责人郭公利回忆。该公司工会此前研究决定,自行车先发给单位的劳动模范、优秀员工及困难职工。捐赠仪式过后,装好的200辆车就发出去了,但没几天就有职工反映,车子质量有问题。
“车子骑了没两下就爆胎了,谁还敢骑它?”西飞公司职工吴女士说。
为了避免出现不安全事件,经该公司工会研究决定,将发出去的自行车又全收了回来。
2012年4月20日中午,在西飞游泳池内,本报记者见到了这些收回来的、标着“弗斯特”牌子的自行车,车上落着厚厚一层灰,有的车头上绑的红色绸带还没有摘下,车身很轻,做工较粗糙。
据郭公利回忆,车是他去年8月初从西禹高速路口接回来的,由天津来的两辆拖挂送来。奇怪的是,对方连收条收据都不要,交完车就走了,因而至今只知道送货人姓赵,其余一概不知。
工会副主席王丰说,因为受捐的自行车数量不少,曾希望对方发个公函,但对方始终未发,也没给、也没要任何票据,自行车就送来了。自行车出现问题后,工会和对方联系,志愿办主任时进龙“态度很好,说保证 给 解 决 ,1800辆自行车就很快拉走换去了。”
“时进龙表示要在今年8月1日前把2000辆质量好的自行车送过来,所以我们还在等。”王丰说,因为此事全公司都知道,必须得有个结果。
如对方不能如期换回好车,届时工会将发声明,公开拒绝此次捐赠,目前停放在游泳池的200辆自行车也得拉走。
白吃枣可惜核儿太大
质量差引发怨声一片
因为脑溢血,78岁的合阳县检察院离休干部雷灵太已经瘫痪八年,大小便不能自理,翻个身都要人帮忙。可2011年年底,仁爱基金却为他捐赠了一辆自行车。
“我们更需要一辆轮椅。”雷灵太的家人说。
更多的受捐者抱怨自行车质量太差骑不成,送人没人要,卖也不值钱,如今放在家里占地方,反而成了负担。
也有人认为,毕竟人家辛辛苦苦白白送上门来的,一分钱不要,不能“白吃枣还嫌核儿大”,但的确也有很多人想不通:啥都不为弄一堆烂自行车捐给咱,仁爱基金图啥呢?还是钱多的没处捐?可怜人多的是,弄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捐给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不是更好吗?
延伸阅读:
红会仁爱基金在陕捐赠存猫腻:出厂价百余元宣称700
当西飞公司、澄合矿务局等企业离退休干部、职工纷纷抱怨红十字会捐赠给他们的自行车质量太差时,肯定料想不到,捐赠号称价值700多块钱的自行车,实际上只值140元,实为天津一个家庭式的自行车作坊拼装而成。当记者提出要看红十字会的购车合同和票据时,赵大龙笑着说,"人家从不签订合同,也不要票据。当初我拿着自行车样品到北京,人家一看,就给打了20万元"。
赵大龙向记者透露,他和红十字会某个领导很熟悉。描述这个领导的慷慨时,他还说:"他将我带到他的办公室,放了半房子茅台酒……我是不喝酒的,我给人家送了2辆高档自行车,人家给我送了2瓶茅台酒"。赵大龙也想不明白,"红十字会为何老给富单位捐款?"他也知道陕煤化集团和延长石油都是陕西最好的企业。[详细](华商报)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