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法国波尔多葡萄酒通过集装箱漂洋过海运到中国,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在它抵达真假好坏难以辨识的中国葡萄酒市场之前,在它的家乡波尔多,有什么样的故事。
本刊特约撰稿/鞠硕硕
(发自法国巴黎、波尔多)
波尔多的金山饭店是做中国酒类生意的大本营。4月中旬的一天的晚饭时刻,中间四桌客人都是操盘葡萄酒生意的中国人。大家互相热络地打招呼,还相互交换带来的葡萄酒。法国的餐馆一般不允许自带酒水,但这里的老板显然早就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了。
这些中国酒商,往往是白天在酒庄里试尝葡萄酒,没喝完,就会把剩下的好酒拿到餐馆来。有时候,熟人之间还隔着桌子聊了起来,俨然有种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感觉。那几天分外热闹,因为正好是波尔多期酒交易的高峰期。
葡萄酒,你懂么?
在法国,葡萄酒是重要的期货,期酒交易非常普遍。每年春季,有关方面会组织一次品酒会,商家品过橡木桶中的葡萄酒,对它们进行初步定价。两年之后,这些酒才会被送到顾客手中。这样的订货传统延续下来,其实就是为了明确一个定量;每年按相同的量进行交易,但是价格会随着酒的品质高低而波动。
吴梦是L.D.红酒公司中国地区销售经理,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五六年时间,非常熟悉波尔多红酒业的各种内幕和整个商业流程。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名庄酒都是通过期酒销售,所以每年的份额是定量的。买家为了拿到新的份额,就一定要跟酒庄打好关系,包括配套购买酒庄的其他产品等。以拉菲酒为例,为了拿到更多拉菲的配额,酒商就要购买拉菲酒庄的其他产品,比如甜酒。这些甜酒每瓶出厂价也要50欧,性价比并不高。
目前,五大名庄期酒的价格由酒庄工作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士一同确定。这个价格既要保证酒庄有利可图,又不至于太高吓走买家。
装载着葡萄酒的集装箱一般需要一个月才能到达中国。有些好酒会用恒温箱来运输,物流成本是普通集装箱的1.5倍。如果要将葡萄酒运往中国东北,则要避开冬天,因为寒冷的温度会使酒瓶塞自动弹出。
法国人法布里斯·杜波丢和中国未婚妻孙迪是因为葡萄酒结下的缘分,在他们看来,电影《将爱》给波尔多葡萄酒做了一个极好的宣传,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到了波尔多葡萄酒。今年6月,这对跨国情侣将在自己的酒庄举办婚礼。
杜波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酒庄酿制的葡萄酒,有六七成是卖给了在法国的酒商,即那些买卖葡萄酒的公司,这些公司里几乎都有中国雇员,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女性。还有三成的葡萄酒直接销往中国,这些中国客户是他们从200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客户。
虽然中国市场发展很快,但杜波丢和孙迪认为,中国人对法国葡萄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中国人多是听说过几大名庄,然而,除了这几大名庄以外,法国还有很多名贵的葡萄酒,品质很高,但中国人却完全不了解。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目前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开拓他们的葡萄酒知识,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葡萄酒文化。”孙迪说,“而且,现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法国葡萄酒,价格要比在法国贵很多,所以应该把价格降低一些,这样才能更有竞争力。”
还有法国业内人士建议,中国买家应该更多考虑中级庄的葡萄酒,其品质非常好,也不太贵。这些酒庄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尤其是那些每瓶10到20欧元的酒,性价比最高。
爆发的中国市场
根据法国葡萄酒与烈酒出口商联合会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法国酒类(包括葡萄酒、烈酒和香槟)出口额创新高,共售出24亿瓶,首次突破100亿欧元。酒类出口顺差增长9%,达86亿欧元,仅次于航空工业创下的177亿欧元,成为法国第二大贸易顺差部门。
对这些数字,法国土地治理和乡村建设组织纪龙德地区主任皮埃尔表示认同。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2000年开始,由于葡萄酒产量供大于求,波尔多的葡萄园一度陷入危机。直到最近几年,葡萄酒出口量上升,尤其是亚洲市场的扩大,波尔多的酒庄才又找到了产量和消费量的平衡。
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CIVB)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大陆进口波尔多葡萄酒总量同比上涨91%,达到4360万升,位居全球出口市场总量第一;总交易额达3.34亿欧元,仅稍低于列首位的中国香港地区(香港的进口总量为1000万升,交易额为3.48亿欧元 )。
还有法国专家指出,自2001年以来,法国销往中国的酒类饮品销量已经增长了3700%。吴梦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从2007年开始从事葡萄酒生意,感觉是每年法国对中国出口的葡萄酒销量一直在成数倍地增长,直到最近才有放缓趋势。
即便如此,业内人士仍认为中国人的葡萄酒消费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完全发掘出来。其根据是: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喝1升红酒,而法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要喝掉55升红酒。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有些中国企业会直接把进口葡萄酒当作福利发给员工——这种情况在那些收购了酒庄的国有企业中尤其普遍。
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鲁商集团在2011年买下了波尔多的古佳酒庄,该酒庄最好的酒出厂价为9欧元,运到国内被定价为1000元人民币;差一些的酒在法国价格是三四欧元,国内卖到120元。该酒庄每年产量为20至25万瓶,其中的80%运回中国大陆,剩下的则在法国、德国、日本、香港等地销售。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其销售渠道都是沿用了收购前原有的销售渠道。
据鲁商集团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集团是涵盖酒店旅游业在内的大型产业集团,因此集团内部可以完全消化掉酒庄的葡萄酒,而且因此还大大节省了成本。常驻波尔多古佳酒庄的工作人员,每年会分几次把几个集装箱的葡萄酒运回国内。因为国内基本上只认红酒,所以他们的酒庄基本上只产红葡萄酒。
真假李逵
在中国,拉菲作为高端红酒中最知名的一个品牌,总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成为了一个争议的符号。中国市场到底有多少拉菲酒?这始终是个难以解答的谜题。法国酒庄酒的出口流程非常复杂:酒庄会把酒分配到各个渠道,再通过进口商和零售商等分发到全球各个市场。拉菲酒庄有150 多个酒商,其出口额很难统计。
法国朗繁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袁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拉菲每年直接销往中国的比例其实并不大,但是会有一些通过伦敦市场、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等等,最终再销往中国。如果都加起来,拉菲每年真正的产量中,大约有60%至70%流入中国市场。而据此前媒体披露的数字,法国波尔多产区的拉菲年产量约20万瓶,但中国市场一年消费的“拉菲”号称有200多万瓶,竟然是拉菲全球产量的10倍!
今年在波尔多收购了大慕爱酒庄的宁夏红集团总裁张金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不敢在中国市场上自己买拉菲酒,因为对来源真假不放心,所以他喝的拉菲都是顾问直接从法国购买再带回国。
假拉菲是怎么做成的?熟悉红酒行业的袁源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了其中的奥秘。中国市场上的假拉菲主要可分为几种:一是注册相似的牌子,比如,拉菲酒的法文是“Lafite”,一些商家就注册使用“laffite”,或者“lafitte”,以此鱼目混珠。
还在一种方式,是在lafite前后加上别的词。法国的酒庄中,含有拉菲“lafite” 字眼的本来就不少,中国的进口商会买这样的酒,而因为中国消费者对拉菲不够了解,就以为那些就是拉菲酒。
实际上,酒庄会根据原料和酿造的不同,生产正牌酒和副牌酒。以拉菲为例,正牌酒,即俗称的“大拉菲”,以最佳树龄中最佳质量的葡萄酿制而成;“小拉菲”,就是拉菲的副牌酒,所用葡萄可能树龄较短,或已过最佳成熟期,甚或是最佳树龄中,质量略逊的的葡萄酿造。在正牌、副牌之后,一些知名的列级酒庄还有“三牌酒”,价格更低,甚或是授权可以使用名庄品牌的贴牌酒,逐渐近于大众消费。
中国消费者很多时候是在消费名庄的副产品,比如标着mouton(木桐)字样的酒,每年消费一千多万瓶,但真正的木桐酒庄每年产量只有几十万瓶,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很多所谓“木桐”实际上是它的副牌,属于低端酒,在原产地每瓶价格只有几欧元,这些酒虽然价格不高,并不是假酒。
波尔多工商会主席谷凯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我敢保证,假货都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因为法国有很多的监督机构,如果被发现在法国生产假酒,肯定要进监狱。”
对于造成真假拉菲的混乱的中国红酒消费局面,《中国新闻周刊》在法国的调查,也印证了《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国国内的调查。
每年期酒的价格差异很大,比如,2008年拉菲的出厂价只要每瓶150欧元左右,而2009年的拉菲出厂价就能达到每瓶1200欧元,所以有的不良商家会把不好年份的标签换成好年份的标签。甚至在ebay上,还有人收购葡萄酒瓶。名庄的空酒瓶,如果标着好年份,收购价能够达到几百甚至上千欧元一个。
此外,还有酒商拿二三级酒庄的酒灌到拉菲的瓶子里卖,这些酒的出厂价只有三四十欧元,而拉菲的售价能达到1000欧元。不仅一般的消费者根本品不出来,甚至有些专家都无法鉴别。
对于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走私拉菲,假拉菲,仿冒拉菲等等,拉菲集团出口总监米歇尔·尼格列说,虽然该集团非常关注这些问题,并尽可能去保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但在另一方面,要完全消灭假拉菲是不可能的,“就像在中国,五粮液和茅台每年都花很大的力气来打假,但是假货还是充斥市场”。拉菲集团要做的不是把假货全部消灭,而是要告诉消费者在中国什么样的地方可以买到真的拉菲。就比如消费者购买LV的包,他知道自己在专卖店中买的就是真的,而在路边摊买的,就一定是假的。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亚太区总裁托马斯·朱力安讲解了几招简单的辨别办法:首先,价格要符合拉菲葡萄酒的正常价格范围,假如列级酒庄葡萄酒价格低于正常范围,就要怀疑其真假;其次,要光顾有信用的渠道商。近些年,拉菲、拉图和玛歌等名庄采用了特殊封条和气泡码防伪,消费者拿到一瓶酒,可以通过上面的数字在网上找到这瓶酒的相应信息,通过比较就能知道真伪。
玛歌酒庄负责鉴定的鲁倍女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的电话和邮件,请他们鉴定酒的真伪。★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