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敬老院里,王军喜欢种点瓜果蔬菜。
百岁老人王军没想到,今年“五一”节他能在南宁市西乡塘区一家敬老院里度过。从12岁起,他就开始了流浪的日子。去年,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得以住进敬老院安度晚年。
王军是山东人。由于父母双亡,12岁起,他开始到处流浪。1971年,年近六旬的他,辗转来到了南宁。由于没有身份证等证件,老人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捡破烂度日。
“麻村、菠萝岭……我都去过。”王军说,40年来,他几乎走遍南宁的大街小巷。
“每个月,我卖破烂的钱,大约有两三百元,够填饱肚子,租房住却是不敢想的。”王军说,他已习惯了露宿。在他心中,算盘是这样打的:与其将钱花在住房上,不如花在饮食上,“吃好了,身体才好,这样,就不会生病啦”。
近几年,王军的“活动场所”渐渐稳定下来,主要范围是唐山路、友爱路、南棉路、北湖路一带。晚上,则“借宿”在某药店的走廊上。偶尔,王军也会担忧:自己年纪愈发地大了,要是哪天老得连破烂也捡不了,咋办?
2011年,王军99岁。他没想到,这一年,众人对他的关爱悄然而至。
一天早上,王军醒来后,意外地在枕头底下发现一张100元!他喜出望外,向四周“搜寻”了好一阵,“但没找到那位好心人”。
“爷爷,您吃饭了吗?我去给您买面包吧!”每逢上学或放学时段,一些路过的学生就会上前问候。有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为老人积攒废纸盒、水瓶。有的则直接给他带来水果、衣物。一次,一位老师甚至给他送来了一整件饮料。
蒙先生在南棉路开有一间理发店。好心肠的他,见王军头发长了,便热情地招呼:“来,我帮你理理发。”王军还记得,蒙先生的腿脚不是很方便,但理起发来“可认真了”,“去年冬天,蒙先生的家人还给我送了一床被子”。
遇上冷天,王军便到附近一单位的门卫室“讨热水喝”。渐渐地,也就和门卫混熟了。之后,只要一看见王军,门卫就会主动打招呼:“来,我这有热茶。”
众人的关爱,让王军感动不已。不过,真正使王军的生活发生“重大转折”的,还数好心人邹颖(化名)的出现。
邹颖是西乡塘区某小学的老师。得知王军的事情之后,她对老人说:“爷爷,您年纪大了,老在外捡破烂身体受不了,送您去敬老院吧,愿意吗?”在得到老人肯定的问答之后,她便和一群热心人士忙开了:联系敬老院、筹集爱心款……
今年1月,王军终于结束了流浪的日子,住进西乡塘区某敬老院。2月,邹颖又带着一帮学生来到敬老院,为老人过百岁生日……
据了解,王军在敬老院每月的费用是1000元。而这,均“包在邹颖等人身上”。敬老院工作人员说,每次邹颖过来交费时,一沓钱里“既有一元、五元的,也有一角、两角的”。原来,除了爱心人士的捐赠,还有部分是“学生们的心意”。
4月29日,记者与邹颖等人联系时,他们表现得非常低调。邹颖说:“没什么,就是单纯地想帮助王爷爷,希望他能够安度晚年。”(南国早报 记者 蒋银花 文/图)
作者:蒋银花 (来源:广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