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国画长卷再现汶川“从悲壮走向豪迈”
新华网成都5月2日电(记者 吴晓颖)两幅百余米的国画长卷上,记录了汶川大地震后,数十个地震发生时的惊魂时刻、上百个感天动地的营救瞬间、上千个汗流浃背的抗震英雄,以及灾后重建热火朝天的恢宏场面……2日,张清智《中国·汶川·从悲壮走向豪迈》大型国画展在成都开幕。
在画展上,市民将欣赏到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侨画院院长张清智创作的两幅百米国画长卷《2008·中国汶川》《2011·中国新汶川》。这两幅画作多层面、多视角、全景式地再现了汶川地震发生、救援到重建的全过程。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张清智作为一名画家迅速从北京奔赴灾区,亲身见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冒着余震和山石塌方的危险,奔波在北川、茂县、绵竹、绵阳、唐家山等重灾区,用画笔记下了人民子弟兵以及社会各界展开生死大营救的感人场面。
回忆起当时的创作过程,张清智告诉记者,从地震灾区返回北京后,他立刻投入到创作中。当时,因画室太小无法挥毫泼墨进行大画创作,他就想出一个办法,一次把数张八尺宣纸连接在一起,固定在画室的墙壁上,然后凭着记忆在宣纸上一次性成稿。
25天后,一幅高2米、长120米的巨幅国画《2008·中国汶川》再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御天灾的恢宏场面。站在长卷前,犹如置身山崩地裂、家破人亡的灾难现场,在无比悲怆焦急的同时,迸发出激昂奋进的力量中国人民是震不垮、压不倒、摧不毁的!
2011年,四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完成之际,张清智再次深入灾区写生,创作了《2011·中国新汶川》百米长卷,讴歌了四川灾区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取得灾后重建重大胜利的伟绩。在张清智的笔下,人们记忆中山河破碎的残酷景象变成了碧绿的青山、漂亮的民居、坚固的学校、整洁的村庄……
“这些奇迹的创造是靠民族精神、社会的凝聚力和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的。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有责任用手中的画笔来诉说内心的感动,记录下这段重大的民族历史。”张清智说。
据悉,本次展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文化厅联合主办,于5月2日至10日在四川博物院展出。
作者:吴晓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