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从“四大新政”读取A股长线利好

2012年05月03日08:54
来源:新华网
  “五一”假期期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办法正式出台,沪深交易所主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期货和A股交易费用接连降低,一系列股市治理措施密集出台,被誉为股市“四大新政”。昨日市场对政策大礼包报以涨声,资金纷纷回流伴以成交量大增,意味着投资者对此很“买账”。

  需要追问的是,受利好政策刺激的上涨行情,能否持续?抑或换言之,“四大新政”属短线利好,还是长线利好?读取其中的政策内涵和可能的效应,需要全局和发展的思维。

  首先,这是一盘很大的棋,需要发挥协同效应。

  新近出台的股市“四大新政”并非孤立的政策,而是新一轮股市改革整体的一部分。具体到某项政策措施,对于短线的行情不一定是“利好”,但对于长期制度建设却是有益的。

  从引导和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到鼓励长线资金入市;从降低交易费等市场运行成本,到完善新股发行体制和退市制度;从新三板扩容进程加速,到债券市场酝酿破茧……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由表及里,郭树清主席上任半年,迅速推动股市大范围的治理和改革。

  其次,这是一次精彩的博弈,股市改革向纵深推进,有望释放强大的改革效应。

  一个细节是,郭树清主席上任半年来,来自证监系统的新闻和信息量骤增。有监管层人士的“务虚”发言,比如对于监管理念的宣讲和对于市场舆论的引导;更多的是政策“干货”,甚至政策频出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其实,公开消息背后还有很多故事。比如,降低股市交易费,证监会中层干部大轮岗,新股发行和退市制度改革,都可能触动原有利益格局。

  这位股市掌舵者,以改革者的姿态,以敢啃硬骨头的胆魄,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引领和主导中国股市在改革的深水区前行。

  再次,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理论和文化建设迈出重要一步,中国股市有望从确立“新兴加转轨”的方位感,找到前进的方向感。

  国内资本市场20多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市场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时至今日,当中国经济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中国股市也跻身世界前列,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发展理论。既然明确了“新兴加转轨”的定位,简单学习模仿、借鉴引用成熟资本市场的规则和做法,已经不能满足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需求。

  郭树清发起和主导的这一轮股市改革,在继承、包容、引进的基础上,还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理论和文化自信,令人瞩目。比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从询价环节引入个人投资者的创新,到定价环节的“25%规则”,再到存量发行的引入。此外,监管层极力倡导蓝筹市场和蓝筹投资文化,亦令投资者印象深刻。熊 欣 (来源:证券日报)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