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1日突访阿富汗,签订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访问时间恰逢美军击毙“基地”头目乌萨马-本-拉丹一周年,同时几乎是美军作战部队结束在阿富汗部署倒计时两周年,可谓择时“精准”。
整个行程深夜开始,凌晨结束,务求安全绝密,一些随行记者称作“间谍小说”情节。然而,这次访问美方宣称筹备一年多,险些毁于阿富汗媒体提前曝光。
“空军一号”暗夜起飞
美国广播公司(ABC)记者理查德-库利奇当天随奥巴马专机“空军一号”采访,结束后以第一人称描述这次神秘行程。
库利奇美国东部时间4月30日晚9时30分许开车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一个后门。没有任何守卫人员,大门在库利奇的车停下后自动打开。
基地内,安全人员核实库利奇的记者身份,带他到集合地点。与以往不同,随行记者人数极少,集合地点是一处阴暗的停车场,没有白宫公共关系助理随行、充当协调人。“我们的包接受安全检查,所有电子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照相机,任何可能装有追踪软件的东西悉数上交,装进箱子,”库利奇说,“官员说,我们起飞一小时后可以拿回这些东西。”
不久,记者们由一辆大客车送至停机坪,登上“空军一号”。这架专机停在阴影中,内外都没有灯光照明。快到午夜,总统奥巴马登机,记者们看不到他,却能看到更多特工登上专机。
夜晚抵达黎明前飞离
深夜中起飞,“空军一号”机舱灯保持关闭,机舱窗口遮光板全部拉下。“事实上,我们会超过24个小时看不到日光,”库利奇说,“行程计划是阿富汗进入夜晚时抵达,黎明前离开。”
当地时间1日晚10时20分左右,“空军一号”抵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郊外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奇努克”式直升机螺旋桨已经启动,原地待命。
专机整个着陆过程中,机舱灯全部关闭。从巴格拉姆基地到喀布尔的短途飞行,“奇努克”直升机内同样没有开启任何照明,记者禁止使用闪光灯和手机。飞行员全程使用夜视装置。
抵达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总部后,记者由专车接往邻近的总统府,见证奥巴马与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签署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再返回援助部队总部,乘“奇努克”直升机“悄悄”飞回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在那里,奥巴马对美军驻阿部队发表讲话,与士兵握手合影,随后在军队医院向部分士兵颁发紫心勋章。
当地时间凌晨4时,即美国东部时间1日晚7时30分,奥巴马在美国电视黄金时段发表直播讲话。11分钟后,随行记者登上“空军一号”。在阿富汗逗留近6小时后,趁着夜色飞返美国。
行程遭微博“泄密”
奥巴马上任以来三次访问阿富汗,美国政府对他的行程严格保密,随行记者抵达目的地以前不得公开细节,防止有人提前得知消息后发动袭击。然而,这次访问遭遇阿富汗媒体微博“狙击”,让美国官员惊出冷汗。
阿富汗黎明电视台新闻频道1日发出微博,称奥巴马已经抵达喀布尔,将与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会面。那一刻,距“空军一号”着陆还有几个小时。
随后,有关奥巴马行程的传言经微博广泛传播,美国《赫芬顿邮报》记者乔舒亚-赫什看到后,首先在美国媒体圈内转发这一微博,试图向官方求证。
正当网络热炒黎明电视台微博时,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发出微博:“有关奥巴马总统在喀布尔的报道不真实。”
然而,微博议论不见平息。一些网友推断美国使馆所言“喀布尔”可能不包括首都以北的美军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一些网友认定奥巴马会去喀布尔,只是还没有到达;一些人称奥巴马已经到过阿富汗首都,随后离开。
赫什随后转发一条微博:阿富汗警方封锁通往美国使馆的所有道路。
不久,美国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通过微博发表声明,澄清援助部队“没有证实奥巴马行程,我们不适合回应这类问题”。
直至夜幕降临,微博讨论逐渐平息。奥巴马抵达阿富汗后,世界主要媒体开始大篇幅报道。美国驻阿富汗使馆再发微博,自证“清白”:“我们先前有关奥巴马不在阿富汗的微博事实准确,他在那以后抵达阿富汗,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