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陈共炎:证券业进入创新发展为主导的新阶段

2012年05月04日08:36
来源:新华网
  创新不是搞运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证券行业的创新,不仅仅是证券行业本身的事情,需要整个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与配合。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陈共炎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强调,证券行业进入创新发展为主导的新阶段。

  中国证券报:近期中国证券报等媒体以券业创新发展为主题,采访了一些证券公司董事长或总裁,他们对行业创新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您对这些建议有什么看法?请具体谈一谈。

  陈共炎:创新是推动行业进步、健康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创新,可以将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对证券机构、业务品种、金融工具以及制度安排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和开发,创新的结果必然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行业和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今年,“证券行业创新”这个主题屡屡见诸报端,中国证券报等媒体采访了一些证券公司,就证券行业创新进行访谈和报道,协会也对行业创新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从报道和调研情况看,证券公司不但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思路,也对当前行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务实的思考,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证券行业仍然主要依赖传统“通道”业务,盈利手段单一,证券公司产品设计能力较弱,创新活动时间较长、空间有限、动力不足。建议区分各类创新产品和业务的不同特点和风险特征,对于简单的、风险小的产品和业务采取备案制,鼓励证券公司产品创新。

  目前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和投资方式有限,代销金融产品范围窄,不利于为客户开展财富管理,也不利于公司发展。建议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拓展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业务和服务范围,支持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允许代销其他金融机构依法创设的金融产品,扩大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真正为客户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和财富管理。

  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私募公司债、新兴产业基金、股权结构性产品、并购基金等新型产品和服务领域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和宽松的创新环境;鼓励证券公司积极参与场外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证券行业在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进一步改进净资本指标体系,合理提高证券公司金融杠杆,增强证券公司投资能力,并支持证券公司上市和并购重组,增强实力。

  希望出台政策支持证券公司拓展跨境业务,通过跨国并购、跨国另类投资等金融活动增强我国证券公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公司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投资银行。

  希望进一步强化证券公司的市场地位和中介服务能力,创新证券公司的支付和结算功能,允许公司为客户开立理财账户和现金管理账户,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为便利的理财资金流动和汇划服务,满足市场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此外,一些合资证券公司提出希望能够放开业务范围限制、提高外资持股比例、发挥合资公司在跨境业务方面的作用等建议。

  上述意见和建议,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目前行业发展现状和行业诉求,有其合理性。证券公司要成为真正的资本中介,服务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利益,就应当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中介业务,力求业务结构更加平衡,实现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应支持证券公司以维护和强化资本市场中介属性为基点,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应加快新业务新产品创新进程、放宽业务范围和投资方式限制、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应进一步改革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推动公司组织创新、上市和并购重组,做优做大做强;应支持证券公司发展跨境业务,支持公司积极参与场外市场建设和中小微企业私募债券试点;应进一步强化证券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强化法人责任,对于一些属于公司内部管理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如证券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分支机构功能、信息系统建设等问题,应由证券公司自主决策。

  当然,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证券行业的创新,不仅仅是证券行业本身的事情,需要整个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与配合。需要在金融监管体系范围内推动体制和制度创新,共同营造宽松的创新发展环境;需要税收等政策支持;需要培育一大批合格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基础金融产品和风险对冲工具,为创新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产品支持等等。创新外部环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间逐步完善和解决。有些行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如证券公司股权激励、混业经营等问题,还涉及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安排,需要进行认真的评估和研究。证券公司应当深入思考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找出适应现有法律和体制环境的、可行的创新方案和路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创新不是搞运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要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资本市场在发展,行业就要不断地在创新中寻求发展。

  进一步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行业进入创新发展为主导阶段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中国证券报:您亲历了证券行业的清理整顿和综合治理,也见证了随后几年证券行业的发展,您认为目前推动行业创新的时机是否成熟?

  陈共炎:之所以会提出创新时机是否成熟这个问题,与过去少数证券公司在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没有能够把握好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缺乏自我约束,加上当时市场基础制度不健全,导致风险大量集中暴露甚至危及到行业的信誉和生存是有关的。现在需要回答的是,上述问题是否已经解决?行业是否已经具备了创新的基础?可以简要回顾一下我国证券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证券业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银行、信托下属的证券营业网点。1987年,证券行业进入草创阶段,之后陆续设立了近90家证券公司。1998年,实施银证脱钩时,行业挪用保证金、违规理财等行为相当普遍,资产质量较低,隐藏巨大的历史遗留风险。1998年证监会承接监管职责后,持续进行了信证分业、财政证券转制、清理非法网点和风险处置工作,证券行业开始进入清理整顿和综合治理阶段。特别是2001年后股市持续低迷,至2003年底证券公司各种违规和风险问题开始集中暴露,社会信誉跌至冰点。从2004年开始,在人民银行、财政部、公安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证监会对历史遗留风险较大的证券公司实施关闭,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综合治理,最终关闭了31家证券公司,彻底化解了历史遗留风险。2008年后,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开始收尾,综合治理顺利结束,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证券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证券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本着化解历史遗留风险、查找并堵塞制度漏洞的要求,探索实施了证券公司账户清理、客户资产管理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等制度。综合治理及随后的规范发展阶段,又陆续推出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以有效性评估和信息隔离墙制度为特点的合规管理、证券公司信息公开披露、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分类监管等基础性制度。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有效运行,使监管的有效性、权威性、透明度和公信力明显增强,为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以后,证监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综合治理期间,证监会推出了新的资产管理业务,证券业协会开始进行创新类证券公司评审。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后,证监会又相继推出了直接投资、融资融券等新业务,并以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为平台,采取专业评价等手段,相继推出了报价回购、约定购回、现金管理等新业务新产品。2011年,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指引》,支持证券公司的创新活动。在产品与业务创新上,遵循市场有需求、公司有能力、法律无障碍、风险可控制、监管有措施、客户权益有保障、发生事故能妥善处理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开,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综合治理和规范发展阶段,证券行业经受住了股市大幅度波动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因此,目前是证券行业有史以来运作最规范、财务最稳健、基础最厚实的时期,在行业创新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需要正视的是,当前也是证券公司面临压力和挑战最大的时期之一。与自身历史相比,证券行业前进了一大步,但与银行、信托等金融同业和国际先进投行相比,目前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满足企业和居民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完全形成。目前,行业资产规模小,集中度低。据统计,全行业总资产2011年底为1.57万亿元,下降幅度达20%,扣除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后仅为8909亿元,净资产6300亿元,相当于一个农业银行;财务杠杆率低,2011年底,证券行业平均财务杠杆率仅为1.4倍,而金融危机后国际投行杠杆率约13倍。此外,证券公司存在市场研判能力低、产品创新能力低、成本控制能力低等问题。银行、信托的理财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近年来快速增长,证券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及时有效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问题充分暴露。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的层次结构不断完善、产品更为丰富、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增加。从成熟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看,今后我国资本市场也必然向场内场外市场并存,私募产品蓬勃发展,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并举,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相互交叉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也迫切需要证券公司加快创新发展。

  因此,无论从行业发展现状,还是从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出发,进一步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行业进入创新发展为主导阶段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证券行业创新应当以证券公司为主体,监管应当能够包容、推动创新,为公司创新留下空间,逐步实现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与公司自治的归位尽责。

  中国证券报: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陈共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二五”规划和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围绕“五个坚持”,郭树清主席提出要研究证券行业面临的若干根本性问题,包括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资本市场发展和证券行业创新不能脱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目标。资本市场、证券行业只有根植于国家经济大背景中,才能找到生存发展的根基,才能科学定位,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证券公司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融通资金供需、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管理金融风险和客户财富管理等重要功能。从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结合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持续创新,不断发挥和完善证券公司的中介功能,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才是行业长盛不衰的秘诀。

  证券行业要进一步发挥证券公司市场主体的作用,为企业投、融资需求提供中介服务,特别是要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柜台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为直接的投融资服务;通过保荐一批优质公司上市,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使广大投资者共享经济增长的好处;通过业务转型,切实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培养更多的合格投资者,改善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通过加强自身研发能力,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产品和投资顾问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为投资者、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财产性收入;通过行业做优做大做强,履行社会责任,体现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推动行业与社会和谐发展。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直接目标就是要强化证券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证券公司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客户和实体经济的中介能力,其最终目标则是要通过提升中介服务功能,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资本市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证券公司必须转变创新理念,学习借鉴国外在创新中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开拓思路,在做好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的前提下,大胆尝试。证券行业创新应当以证券公司为主体,监管应当能够包容、推动创新,为公司创新留下空间,逐步实现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与公司自治的归位尽责。

  研究建立创新的容错机制,合理区分证券公司创新失误、操作失误与违规的界限,消除行业创新的后顾之忧。

  中国证券报:证券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在推动行业创新方面应该做些什么?

  陈共炎:证券业协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创新,在履行自律、服务、传导职责时,充分考虑行业创新发展实际需要,同时配合行政监管要求,在创新最佳实践路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自2004年起,协会以组织开展创新类、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为手段,支持优质证券公司探索创新发展空间。2004至2007年的三年中,共评选出29家创新类、31家规范类试点公司,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支持这些公司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推出新产品、试点新业务、扩展业务空间、改善盈利模式。创新类公司先后参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证券化、权证创设、外汇资产管理等新产品、新业务,有效激发了行业主动创新的意识和热情。

  2008年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专业评价实施办法》。协会会同沪、深交易所及结算公司、保护基金等自律联席会成员单位及时研究新的创新工作机制,以专业评价为载体成功搭建了监管部门、自律组织、业内专家与被评价公司直接交流、沟通的平台,促使行业各方对一些不确定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评估和判断,推动行业自主创新。

  三年来,对113个证券公司自主申请的项目进行了专业评价。通过初评、复评和现场评价等严格的筛选过程,对体现差异化竞争、加强业务支撑平台建设、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增强内部管控效率等具备全行业推广价值的创新业务模式予以总结、完善。部分项目如“客户服务与投资者教育”、“信息隔离墙制度建设”和“压力测试”、“双因素身份认证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模式陆续转化为全行业的自律规则,丰富了行业基础性制度建设。其中,“单客户多银行第三方存管模式”在全行业进行了推广,增加了证券公司在三方存管体系下券银业务合作中的主动性。

  在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协会有效配合监管安排,推动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试点和常规化发展。2010年3-10月,先后组织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专业评价相关工作,25家公司先行试点。2011年11月,协会全面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转常规的专业评价工作。截至目前,51家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价,正在积极申请业务资格。同时,组织推动并购基金业务、MOM等创新产品和业务的试点。配合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改革,制定完成了证券公司财务顾问执业能力专业评价工作安排。

  通过近五年的实践,协会在组织推动行业创新活动中,逐步与行业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同。近期,协会将与沪深证券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和保护基金联合主办“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希望通过专题研讨、业内交流,形成共识,全面推动行业的改革创新,为今后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下一步,协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证券公司创新向纵深发展。

  一是找准定位,归位尽责,发挥协会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积极组织推动相关专业领域的业务创新活动。协会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顺应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越位、不缺位,更多地发挥行业的作用,充分调动证券公司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公司能够自主决定的事情,由公司自主决定。单个公司无法操作的或需要行业进行自律的,由协会出面,制定相关的自律规则。协会目前有14个专业委员会,基本覆盖了会员各个核心业务领域。按照“做实、做强、做精专业委员会”,把专业委员会办成“交流的平台、议事的平台、办事的平台”的工作理念,集中精力解决影响行业创新发展中的重大专项问题,在制度建设、工作交流、调查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协会将进一步健全专业委员会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强化对专业委员会的日常支持、业务支持和资源支持,加强专业委员会在创新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改革创新措施对市场及投资者影响的评估、行业自律规则制定、创新成果交流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有序推动行业开展创新。

  二是完善行业创新工作机制,建立行业创新支持保障体系。加大行业创新能力培育,支持证券公司以维护和强化资本市场中介属性为基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活动,提高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主观能动性。在继续支持有实力的券商创新的同时,鼓励中小券商在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的前提下参与证券业务和产品创新,支持大中小券商共同发展。在总结前期专业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协会将充分发挥专业评价机制的作用,服务行业创新发展,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评价质量和评价效率;积极研究创新产品和业务的激励机制,继续组织好行业科技奖励活动,通过大力宣传、组织行业经验交流、推动行业创新标准、创新程序、创新行为的改进和创新成果的行业推广,同时要重视保护券商创新成果,形成成果保护机制。研究建立创新的容错机制,合理区分证券公司创新失误、操作失误与违规的界限,消除行业创新的后顾之忧。

  三是加强自律规则建设,为行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自律制度环境。制度建设是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支持行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协会将加强自律规则建设。继续健全行业自我约束机制,提高行业自律管理的权威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提升行业诚信建设水平。协会已着手全面调查评估自律规则执行效果,对现有自律规则进行集中清理,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目前协会正着手制定《自律规则制定发布程序规则》,规范自律规则的制定发布工作,提高透明度。

  四是健全创新业务合规风控机制。合规风控是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具体体现。行业创新必须守住两条底线:一是证券公司行为要合法合规,不能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证券公司创新风险要可测、可控、可承受,不外溢,不形成社会性、系统性风险。协会将对行业创新业务日常运营中的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分析和预警。继续推进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有关工作,分析研判证券公司压力测试和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研究证券市场景气度指标,为证券公司防范经验风险可开展压力测试提供参考。组织行业加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可行性研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五是切实推进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加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一方面要从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投资者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推动理财创新和工具创新,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渠道和工具,用发展的办法促进投资者利益保护。另一方面正视我国目前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投资理念、投资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培育的现实,在行业创新过程中必须以推进适当性管理为突破口,加快制定行业统一的《证券公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指引》,增强行业投资者教育与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更加系统、更加完整。协会将重视对政策效果的评估,了解、跟踪新产品、新业务的推出对投资者的影响,及时研判,对可能的风险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和风险揭示,出现问题时应快速应对。在加强投资者教育方面,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坚持以工作评估为手段,推动行业建立投资者教育与服务长效工作机制。

  六是推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人员激励制度。创新需要人力资源的保障和支持。今年3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中国证券期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证券期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接近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水平,并在人才规划设计、选拔培养、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形成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

  截至2011年底,我国证券从业人员总数已达291150人,其中注册人员总数274528人。协会已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执业注册、后续职业培训和诚信建设四位一体的行业人才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行业创新发展。2011年,协会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通过对行业人才选聘培养机制、人才流动机制等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人力资源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发展新趋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提升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下一阶段,协会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对证券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点课题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对深层次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促使研究成果转化为各证券经营机构的生产力。对于行业人力资源建设,协会将从推动行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建立证券经营机构人才后备库;健全高级人才的选聘、考核、使用以及培养机制;按照紧密结合工作绩效、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效激发人才活力等原则,建立健全行业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全员培训,不断提高证券经营机构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等方面着手,为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人才制度保障和智力保障,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管理,培育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的执业道德。

  七是加强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证券行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改善行业创新环境。在推动行业创新的同时,协会将引导行业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证券公司进一步为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中介服务,特别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融资服务;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发展,与客户共同成长,为股东带来良好的回报,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根据证券行业及自身经营特点,形成符合本公司实际的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及工作机制;及时披露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促使股东、投资者、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行业、认可行业、进而更多地支持行业的发展。协会将继续倡导会员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并通过建立证券纠纷调解机制、强化证券公司投资者适当性义务、推动合法经营机构参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对证券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采取评估、检查等方式形成外部约束,促进证券行业与社会和谐发展。

  为适应行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协会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组织路线,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继续以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为重点,深入推进协会廉政建设,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以更专业、更敬业的精神助推行业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