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标致彩旦”照遭嘲讽 网友:没文化真可怕
2012年05月04日0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两天,一张央视戏曲频道的京剧视频截图(上图),意外被无数网友微博转发、论坛转载。图中,一名由男演员扮演的旦角,服饰华美,面容丑陋搞笑,偏偏唱词还是“奴家长得标致”。
在网友跟帖中,以嘲讽居多。不少网友直呼受不了,“欢迎收看CCTV戏曲频道,奴家太标致,看后很受伤”。在一些论坛上,该照片更是被命名为“围观古装丑女,自称"奴家长得标致"”。更有网友发出了“国粹无人”的感慨,质问“难道京剧没有后生了,为什么让这等演员上场?”
然而,昨天,当记者把这张图片和打印出来的网友跟帖放在省京剧院院长王群面前时,他默默看了10分钟,没说一句话。等他把头抬起来时,脸上写满了无奈与尴尬,“对不起,让网友误会,这是我们的责任。”
误会?“这个角色是《凤还巢》里的程雪雁,属于京剧里的"彩旦"。虽然叫彩旦,但它不属于旦行,是丑行的一个角色,就应该由男性扮演,特点就是夸张搞笑、插科打诨,至丑才是至美。”王群说,“网友可能是对京剧传统文化不了解,才会产生如此误读。但不该怪他们,是我们的普及工作没做好。”面对网友的嘲讽与不解,戏剧专家姜志涛也发微博解释,“"彩旦"这种角色追求的就是夸张和对比,以一种极具张力的表演,加上华丽的戏服,再配上跳跃的戏剧冲突感给戏迷以冲击力,是为了戏剧效果而故意营造的效果。”
在娱乐多元化的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面对网友闹出如此大的一个笑话,王群首先想到的是京剧工作者的责任,他说,“京剧是国粹,但不能曲高和寡。我们还是要加强普及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京剧、熟悉京剧。”
这两年,省京剧院在京剧普及上下了不少功夫。去年,省京剧院进校园、进社区演出就有近百场。“在演出形式上我们力求新颖,尽量结合现代元素,”王群介绍说,“要用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吸引他们关注的目光。”去年,省京剧院在南京红山动物园演出的少儿环保京剧《环保大圣》,7天内连演14场,场场爆满。全剧没有复杂难懂的唱腔,却加入了真人版“植物大战僵尸”等时尚元素,吸引了一大批娃娃观众。“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一上来就让他们听大戏肯定不行,只有先让他们感兴趣,才能把他们留下来。”
对此,程派名家钟荣很是认同。这两年,退休后的钟荣一直在从事戏曲教学工作,昨天,她在和记者分享经验时就说,“只要我们愿意放低身段,多想办法,总能让观众对京剧感兴趣。等有了兴趣,再教他们一两段简单的唱腔,这个门,就算进来了。” 为纪念新艳秋百年诞辰,《程派经典折子戏专场》将于6日在南京演出。钟荣携5名弟子同台献艺,最小的徒弟只有16岁。“这两年,京剧观众的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年轻化,我们也要做一些改变。这次演出可以说是"青春版",几个徒弟基本都是80后、90后。对台下的年轻观众而言,看着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演员在台上唱念做打,他们的情绪也容易被调动起来,普及效果更好。”
3月起,省京剧院每周在南京办一场戏曲养生讲座,在甘熙故居演一出经典折子戏,在青砖小瓦马头墙的氛围中,品味原汁原味的经典。王群说,“京剧,本就不是高高在上的,它离生活很近。我们做这些尝试,就是为了让观众觉得,京剧就在他们身边。”
关于“彩旦”的解释在网上公布之后,网友纷纷表示“没文化真可怕”。网友echoiohce就说,“对自己的文化都不清楚,实在可悲,一定要潜心学习。” 对于此前盲目转发嘲讽的做法,网友毕福婧则说,“以后每一件事情,大家能考证一下再发就更好了。”其实,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并没什么,关键是不要先盲目排斥,特别是在传统文化已经主动敞开开怀抱的情况下,更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接近、去熟悉、去了解。传统文化的营养,还是值得仔细品味的。 本报记者 董 晨 (来源:新华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