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克里丝蒂娜:组织“拾荒者”回收垃圾
2012年05月04日1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4日电(记者 潘旭临) 2011年一部反映巴西里约热内卢雅尔丁格拉马舒垃圾填埋场回收者生活的纪录片《荒地》,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一时间,这家垃圾填埋场垃圾回收者以及回收者协会受到外界关注。
35岁的克里丝蒂娜是雅尔丁格拉马舒垃圾填埋场回收者中的一员,她11岁跟随父母以捡拾垃圾为生,目前她是雅尔丁格拉马舒垃圾填埋场回收者协会的财务总监。 日前,她在位于里约热内卢市近郊的雅尔丁格拉马舒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回收站接受了中国《巴西环保之窗》环保电视片摄影组的采访。由环保部宣教中心组织拍摄的该电视片,旨在全面介绍巴西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
身着深蓝色T恤,上面写有“垃圾回收者”字样的克里丝蒂娜见到中国媒体十分欣喜。她说,自从纪录片获得奥斯卡奖提名之后,经常有记者和公益组织人士来到这里,中国媒体是第一次到访。她说,成立协会很有必要,政府不用投入一分钱,通过协会,使社会上松散的“拾荒者”走入大家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回收工作者,不仅得到社会尊重,而且可以带来稳定的生活和收获时的喜悦。
雅尔丁格拉马舒垃圾填埋场是里约热内卢市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回收场就设在附近,有数千平方米,每天近百人轮班分捡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饮料瓶、塑料桶、纸制品等。
克里丝蒂娜称,“拾荒者”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条件差,没有安全感,但他们都很坚强,对生活态度执着,从不轻意低头,都是生活中的强者。
她介绍,垃圾回收者协会属巴西民间组织,目前全国有90多个。她所在的协会成员有一千余人,过去全者是“拾荒者”,如今成为“回收者”,名称上的改变,却意味着质的跨越。协会里男女平等,最长者60余岁,最年轻的19岁。
“拾荒者”的特点是各自为战,生活没有保障。有时为争夺垃圾资源发生冲突。克里丝蒂娜告诉记者,协会成立后,成员无须到处捡拾垃圾,居所相对固定,收入有保障。同时,为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成员会着统一工作服,在颜色上与废品回收企业的员工一样,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间接地为社会解决了因人口流动而引起的社会矛盾,以及贫富差距带来的彼此隔阂。
记者看到,在宽大的回收场内,分捡的垃圾堆放有序,虽然空气弥漫着酸臭气味,但回收者们表情自如,动手麻利,有说有笑。一位年50多岁的男子一边分捡一边说,参加协会后,生活有保障,收入与分捡量挂钓,分捡的越多,收入越高,协会都有记录。他每月能赚800元(约合2500元人民币),可养活一家三口。
与回收场的环境相比,附近的厕所内整洁明亮,地面光滑,并配有可供职工洗澡的专用设备,而不远处的职工食堂,两位专职人员负责做饭,食堂旁是回收者的会议室兼培训中心。克里丝蒂娜说,去年回收场的大棚被风吹下来了,可口可乐公司闻讯后出资维修,并盖起了这间新餐厅和会议室。回收者工作之余,可以接受垃圾回收知识的培训。
据了解,如何保障日常的垃圾供应量,是该协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几年前,当协会听说雅尔丁格拉马舒垃圾填埋场将要填满关闭的消息,协会负责人积极游说政府部门后,决定暂不关闭,同时,协会也加大垃圾的回收数量,使用填埋场寿命延长了几年。此举受到了环保组织的鼓励,因为有了垃圾回收,填埋的垃圾量反而减少。
据介绍,回收场的垃圾60%来自填埋场,其余来自全市数十家企业,填埋场因此成为巴西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垃圾填埋场。同时,协会通过与各个废品收购公司竞价,回收品往往卖到最高价。2011年该协会回收垃圾收入约合人民币700万元。
克里丝蒂娜说,协会有28名,都是“拾荒者”出身,回收工作忙时,协会负责人也要冲在一线,与工人们一起干活。协会从回收场年收入中提取15%,用于管理者工资和日常开支。目前的经营情况还是不错的。
组织“拾荒者”从事企业化的垃圾回收工作,克里丝蒂娜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自觉知识的匮乏,去年她获得了当地一家大学的奖学金,进修垃圾回收的相关知识。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女儿也立志在大学里学习环境专业,学成后投身协会未来的发展事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