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退下来十七年,78岁的他依然很忙,甚至还要加班开会,作为曾经参与制定《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权威专家,他要参与国内很多稀土企业的新上马项目和环保改造工程,他就是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王国珍。 一个多月前,美国、欧盟、日本针对稀土等三种原材料的出口关税、出口配额等管理措施向中方提出了磋商,这让王国珍更忙了。中国调整稀土出口政策为何会引来三方联合出手,贸易战真的一触即发吗?
价格飞涨
比2009年
涨了1000%
一家知名网站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出现混战,导火索一个是来自欧盟的航空碳税,另一个就是中国调整稀土出口政策。就在不久前,当今全球最发达的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正式联手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要求中国取消对稀土出口供应的控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国际贸易专家白明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一争端早于2009年夏就已开始,当时欧盟、美国与墨西哥先后将中国的原材料出口限制政策告上WTO,三方所列举的原材料涉及铝土、焦炭、萤石、镁、锰、硅铁、硅化碳、黄磷和锌9种。但白明认为,针对上述9种产品的诉讼不过是投石问路而已,美、欧、日的真正目标是稀土。结果今年1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中国铝土矿、萤石等9种原材料“违规”,正是受到这次世贸组织裁决的影响,欧盟这次联手美日一起向中国发难。
去年一年,世界市场稀土价格比2009年上涨了1000%,这让中国稀土的买家美国、欧盟、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都觉得有些承受不了,再加上中国对国内买主和国外买主实行两种不同的价格,让这些国外买家更加不平衡。另外,出口配额也更加紧俏,一吨稀土的出口许可证的市面价,已经从几年前的几千元涨到了一年多前的20万至30万元,去年夏天又进一步涨到40万至50万元,几乎让出口许可证的身价超过稀土矿产本身。
稀土储备
国内需求只够
维持15至20年
2011年1月至11月,我国累计出口稀土14750吨,占全年出口配额总量的49%,大量出口配额没有被使用主要原因是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开始选择替代品。2011年12月27日,商务部公布了2012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为了保障国际市场需求,出口配额总量仍与2011年基本持平。“为什么配额还没有用完,说到底,这还是价格高了,他们嫌贵了。”白明这样解释上述情况。“近年来,基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需要,我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同步实施了管理措施。自我国开始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制以来,稀土产业散乱差的局面开始得到遏制。”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稀土可以说用一点少一点,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中国用世界上36%的储量供应着世界上96%的市场,在白明看来,中国政府调整稀土出口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污染问题,稀土的开采和加工会造成大气、地表水、土壤等各方面的严重污染;第二,过去10多年来国际市场稀土供大于求,中国厂商毫无定价主导权,价格一路走低,出现了所谓“金子卖白菜价”的局面;第三,由于中国本身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耗国,按照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只能维持15至20年,最终可能自己都需要进口;第四,中国还希望鼓励国外稀土用户企业把企业和生产设施搬迁到中国境内,而不是向境外出售廉价的原料。
价格畸低
稀土曾卖黄土价
让人心疼让人忧
记者查资料得知,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0%;2005年前后,稀土价格低至每公斤16元,被戏称为“比猪肉还便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对稀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国际市场上稀土资源价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以来,中国对稀土实行严格的出口配额管理。稀土价格应声大涨。作为研究了一辈子稀土的专家,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教授级高工王国珍对现状非常心痛,“本来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有稀土协会的,结果到了90年代协会因为种种原因又取消了,直到今年4月才又刚刚成立。整而不合和隔江而治一直是我国稀土市场的现状,长期以来,中国稀土出口的价格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以至于稀土卖出黄土价,有人甚至说是黄金卖出白菜价。”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刘树臣认为,“稀有资源几乎卖出白菜价,根源在于国内稀土行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产业的规模扩张建立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上,发达国家甚至关闭了本国稀土矿井,直接从我国进口稀土。”他举例说,最近10多年,与铁矿石、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一路攀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稀土出口价格却一路走低。2009年,我国出口的稀土价格甚至只有上世纪90年代最高价格水平的60%左右。2001年到2009年,中国企业向世界出口稀土数量稳定在年均6万吨左右。但是,在2002年至2007年间,我国稀土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从1.158迅速下降到0.486,稀缺程度逐年增加。
环保黑洞
赢得64亿利润背后
要付380亿治理费
面对国外对我国稀土政策提出的种种质疑,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前几天“稀土协会成立大会”上向记者详细阐述了稀土污染“巨大黑洞”。他表示,我国稀土开采付出的代价触目惊心,初步测算,仅赣州一地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而2011年江西省全省稀土行业的年利润总和只有64亿元,而这一利润已居全国稀土行业首位。用64亿元的利润如何才能弥补380亿元的环保缺口?这样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苏波提到的这两个数字在微博上两天内被转发了几千次,而这些也只是稀土开采带来环境污染的“冰山一角”。大量浪费也是一个问题,王国珍提供的一组官方统计的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的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稀土资源一方面被大量浪费,另一方面由此引发了巨大环境问题。北方稀土开采的龙头企业其环保审核至今仍未达标,而全国300余家的稀土生产企业,通过环评的只有56家,不足总数的六分之一。越来越大的尾矿堆放基地,大量注入地表而无法根除的硫酸氨,都是巨大的环境杀手。
王国珍教授举例说,加工稀土的环保代价太高,稀土资源采选、冶炼分离等生产过程污染环节较多,部分稀土企业环保投入少,资源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由于稀土价格偏低,却无法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污染,在江西那边,每生产一吨氧化物,就要废掉0.28亩的土地,在这方面,可以向国外学习。例如美国最大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停产的原因,就是算上要交的资源税、污染税,生产成本比从中国进口的价格还高,那还不如直接从中国进口算了。另外,澳大利亚也产稀土,但他们把稀土矿开采出来后运到马来西亚冶炼,以免将污染留在本国,这些经验都值得中国学习。
前景难料
败诉可能性大
贸易战将继续
对于欧盟、美国和日本联合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的结果,国外媒体普遍认为,冒着与中国进行贸易战的风险,就是因为欧盟认为这次获得成功的概率较高。WTO今年1月份对之前9种原材料的裁定结果为此次稀土诉讼做了铺垫:这次的联合诉讼,最终也很可能是以中方败诉告终。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国际贸易专家白明也表示认同,“目前看来败诉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如果是为了生态环保的原因,是可以限制出口的,不过,对方很有可能会以如果限制出口为何不限制内销为由继续起诉,这个问题就有点让中国为难了。”
78岁的王国珍教授则表示,价格也是一个决定因素,“限制出口不是不出口,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算上了环保成本,让稀土价格飞涨,他们接受不了了,而稀土里面的各种元素被广泛用于各类高科技产品,既包括iPad也包括风力涡轮机等等。”白明预测说,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日本都并不真的希望同中国展开一场大规模贸易战,说到底,大家都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但是,如果真的败诉,中国也没有必要害怕,一方面是有可能会上诉后拖一段时间,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互相制裁,最终相互妥协。就像来自官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的说法:“中方原材料出口管理的政策目标是正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中方无意限制贸易自由,更无意通过扭曲贸易的方式保护国内产业,我们的政策目标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
稀土
又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稀土有“工业味精”之称,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国稀土储量第一、生产规模第一、出口量第一。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据美国审计总署(GAO)统计,截至2010年,中国占到了目前全球稀土矿供应量的97%、稀土氧化物97%、稀土合金89%、钕铁硼磁体75%、钐钴磁铁60%。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