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的桑巴乐团迎来六周岁生日
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丁耘)“咚咚哒咚咚!咚咚哒咚咚……”每周日中午,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尤伦斯艺术中心都能听到震耳欲聋却极富韵律的鼓声,常去尤伦斯的朋友都知道,那是“桑巴唐”。
桑巴唐,中国目前唯一一支桑巴打击乐团,同时也是集表演和教学为一体的学校。2002年,桑巴亚始创于美国旧金山。2006年5月,亚裔美国人吉米和美籍华人李宝衍在中国成立桑巴亚北京,旨在通过巴西鼓乐搭建不同文化间沟通的桥梁。2010年,吉米回美国,艺术总监小勇临危受命,接手鼓队。今年3月,鼓队更名“桑巴唐”。5月5日,是这个跨国界鼓队六周岁的生日。
桑巴是16世纪至19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从非洲带到巴西的一种音乐形式。桑巴鼓和舞蹈密不可分。在巴西,桑巴与足球一样,让人忘记性别年龄,一齐沸腾与尖叫。正如鼓队创始人吉米所说,桑巴是一种生活,它擂出了生命的激情。
“鼓队存在的意义就是带给人们快乐”“鼓队灵魂”小勇
小勇曾是摇滚乐队的专业鼓手,“第一次打桑巴,我无忧无虑地沉浸在快乐中。我认为打桑巴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比如积极、认真、激情和爱。鼓队存在的意义就是带给人们快乐。”小勇说。
他说,2010年刚接手的时候,鼓队遇到很多困难。没有学员,最少的时候只有两三个人;因为声音太大,别人嫌吵,找不到地方排练,鼓队活动被迫多次暂停。
“那时候我上课都绷着劲儿,我必须克服自己的情绪和习气,让学员快乐,让他下次还想来。”他说。现在,鼓队步入正轨,小勇已经可以游刃有余地“逗”大家开心。“我珍惜和每个人打鼓的时间,把每一次当成最后一次,没有指责,而是去包容,去爱每一个人。”
小勇说,在巴西,打桑巴鼓就像在中国打羽毛球一样普遍。桑巴本身就是让人快乐的音乐,这也是中国人需要的,“我希望用巴西的音乐为大家带来更多快乐”。
“六年了,我们还在一起”热情的日本姑娘赤松舞
漂亮的汉字,流利的普通话,纯正的中国口音,亲切的笑容……如果不是预先知道,很难想象面前这个同样黑眼睛、黄皮肤,和队友打成一片的赤松舞是日本姑娘。
2003年赤松舞来到中国。“北京是除了东京之外,我住得最久的城市,这里有很多朋友,这是我的城市。”
这个每到激动处,把鞋一甩,打着赤脚,大力挥舞着鼓棒的日本姑娘,将桑巴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她投入、激情,有能量,充满感染力。”队友张锋如是评价。
说起桑巴,赤松舞认为那是骨子里有没有的问题,“我的血液流淌着桑巴”。
作为参加鼓队五年的老成员,赤松舞对鼓队有很深的感情。“六年了,创始人都走了,我们还在一起,这很奇妙。希望还有下一个六年,再下一个六年。”
“只要鼓队还在,我会一直打下去”中科院准博士欧阳宇廷
“打鼓,就是招人喜欢”,被问及为什么喜欢打鼓,欧阳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小时候我喜欢看洛桑的节目,他的口技中有很多鼓的节奏,也许是因为这个吧。”
“欧阳练得勤,进步很快。但他的思维方式比较理性,这点不太适合桑巴的演奏,我一直在帮他拆掉他的理性。”小勇说。对于这点,欧阳自己也承认,“如果用分析的方法对待南美音乐会带来障碍,我之前是这样。加入鼓队前我没有接触过桑巴,桑巴让我敞开心扉,让我开心。”
从中科院到798,欧阳每次来回要花两个小时,“一周三次,后来就习惯了。只要鼓队还在,我会一直打下去”。
“就是喜欢桑巴的精神劲儿”潇洒不羁的波仔
和小勇一样,高波是鼓队里为数不多的专业鼓手之一。2008年加入鼓队后,高波留起了牙买加风格的“脏辫儿”。这个格外有个性的大粗辫子曾给高波带来不小的困扰。
今年春节前夕,鼓队应邀参加某卫视台的春晚录制。录制现场,导演认为高波的发型不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审美标准,将他临时撤下。队友们纷纷声援,表示也要退出录制。“队友们让我感动,他们都是我的亲人。”高波说。
“我就是喜欢桑巴的精神劲儿,只要鼓声一起我就兴奋。桑巴热情、直接,我爱桑巴。都说音乐能拨动人的神经,桑巴就是直戳中枢神经的那个。”高波说。
英国的大卫和维琪,以色列的丫丫,菲律宾的凯西,美国的艾尔莎……鼓队目前有30多名核心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的工作,打桑巴鼓是业余活动,音乐和快乐是他们共同的语言。在北京,巴西来的鼓声,跨越文化,把大家聚合在了一起。
小勇说:“桑巴唐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团队,任何人任何年龄,只要你能背得动鼓,就可以来。只要你来,我们就会给你带来快乐。桑巴唐永远有一只鼓为你留。”
作者:丁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