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水北调水立交:长江水“屈尊”穿越黄河
2012年05月04日18: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荥阳5月4日电 题:探访南水北调“水立交”:长江水“屈尊”穿越黄河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别害怕,我们头顶上就是黄河水。”站在隧道口,农民工张泽挥动着手臂说,“这里宽敞得很,可以跑火车,并排放下两辆小汽车。”
张泽所在的隧道,在河南省荥阳市一个叫王村镇的地方。中国人在此地的黄河下打通了两条4250米长的隧道,千里之外的长江水将由此穿越黄河,向北方地区供水,这也形成了独特的“水立交”。
5月4日,中新社记者实地探访了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穿黄工程。目前,该隧洞已经贯通。
张泽来自重庆,那里的人也喝长江水。“真是不敢想象,”他说,“长江水会穿越黄河到了北京!”
乘电梯,再转步梯,如同导弹发射井般的庞大隧洞口便映入眼帘。现场技术人员贺建国说,隧道直径7米,是利用类似修地铁的盾构机掘进的,但“要求标准高、风险系数大”。
盾构机来自德国。贺建国称,在深27米至35米的位置,盾构机从黄河北岸开始往南掘进,前450米是德国人操作、中国人看,之后便交换了角色。
黄河地质结构复杂,有沉沙层、有黏土、卵石层等。贺建国说,“如果遇到大的孤石等,刀片或者机器可能就废了,隧洞也保不住了。同时修两条,也是出于保险的考虑。”
隧道中间铺设有轨道,像极了地铁站,那是用来运输各种物资的。两边亮着灯,设有通风带和冷却管。工人们正忙碌着内衬边顶拱的施工。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直管建管部工程师李文哲说,内衬钢筋混凝土施工是为了确保输水安全,“它要承受长江水和黄河水两者的压力,要做到滴水不漏。”
隧道在深度相当于10层楼房的位置,施工和技术人员都穿着厚厚的工装。混凝土工人王宏民说,隧道里“冬暖夏凉”,只是没阳光,空气不太好。
“我在这工作,安全得很。”这是四川籍女工罗淑芳在电话中跟儿女讲得最多的。她曾经历汶川大地震,家人一度担心此处干活不安全。
“不害怕,你看这么多的钢筋、水泥,结实得很。”罗淑芳用手拍拍隧道壁说,“在黄河底下挖个地洞,没来过(的人)真是不敢想。”
在早期设计论证过程中,对于如何穿越黄河,有人主张长江水凌空飞架,像铁路桥一样通过;有人坚持长江水“屈尊”,开凿河底隧洞。经过10多年的科学论证及综合比较,最终确定后者。
“我们现在站的位置就是邙山的最高点。”工作人员跺了跺脚,用手指着背后的工程示意图说,2014年汛后通水时,“长江水将经明渠,流入隧洞,自流黄河北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