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鹰猎文化将冲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网长春5日5日电(记者周长庆、李双溪)目前世界上有11个国家的鹰猎文化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名录,而中国鹰猎文化也有着悠久历史,因此中国鹰猎文化将在“十二五”期间冲击世界非遗名录。
这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在4日吉林省文联授予九台市满族民俗文化及鹰猎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的仪式上表示的。
吉林省文联4日上午授予九台市莽卡、胡家两个乡“满族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及“鹰猎文化传承保护基地”,“鹰把式”(驯鹰高手)滕忠南和李士龙被授予“吉林鹰王”的称号,民间故事家常维范被授予“吉林民间故事大王”的称号。
仪式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表示,在九台市设立鹰猎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具有文化遗产发祥地保护的意义。
吉林省的鹰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九台市与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乡渔楼村同属于鹰猎文化圈。在这里,驯鹰打猎可以追溯到满族的先民女真人,当时女真人以鹰犬为伴,他们把猎鹰叫做“海东青”,意为“从大海之东飞来的青色之鹰”,驯鹰的传统在这里流传了近千年。
如今中国只有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与吉林的满族地区将传统的鹰猎文化完好保存下来,鹰猎文化作为一种活的文化遗产在民间传承。“这两个地区成为今天世界鹰猎文化发生的重要存在具有极高的保护意义,因此,我们将在"十二五"期间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名录出申请。”曹保明说。
数百年间,以吉林省渔楼村和九台市为中心的鹰猎文化圈培养了诸多驯鹰和养鹰能手。至今,这里300多户满族人家仍然保持着捕鹰、驯鹰、养鹰的传统,渔楼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鹰屯”。
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比利时、法国、西班牙、蒙古国等11个国家发出提案,将“鹰猎文化”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名录并获得批准。
作者:周长庆 李双溪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