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基层转作风:高山苗寨迎来“第一书记”
新华网南宁5月5日电(王军伟、文昌安)“李书记不来,我们都不敢大胆种茶叶。”这是广西百色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央龙村陶大妈发自内心的话。央龙村村支书黄志东说:“李书记来后,大家种茶叶积极了,不用苦口婆心劝了。”他们说的“李书记”叫李中山,今年初被选派到央龙村担任“第一书记”,现在成了村里的“主心骨”。
央龙村是集“高、边、远、穷、少”为一体的贫困村。全村居住着清一色的苗族同胞,有297户1399人,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基于气候温润的地理特点,当地党委政府这两年大力推广种植茶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已初具规模。为建设生态有机茶叶基地,乡里计划今年在央龙村新增种植茶叶400亩以上。
“但是由于群众缺乏技术,产量一般,收入不高,种植积极性一直上不去,村干部多次到农户家做工作,不过群众不买账,干部和群众都僵持住了。”黄志东说。
李中山是县茶叶办副主任,在大学时学的就是茶叶专业。2012年2月他作为西林县94名科级后备干部之一被选派到央龙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担任驻足别乡指导员工作队队长和央龙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如何让群众相信自己成了李中山任“第一书记”后的第一个难题。于是他经常与苗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在地头手把手教群众如何进行茶叶管护,晚上集中大家上种植技术课,群众心里有了主,种茶积极性高涨,目前千亩“苗岭茶台”逐渐成为这个村的支柱产业。
来到央龙村做“第一书记”后,坚持写“驻村日记”成了李中山的习惯。“3月7日,多云间晴。这是我任央龙村"第一书记"以来第一次正式到村里与村干、群众代表商议今后5年村里的发展大计……从村干的发言中,我感到目前村里最缺少的是目标,没有相应的人来将他们凝聚起来,所以发展没有实现质的飞跃。”这是李中山“驻村日记”中一段朴实的话。
翻开李中山的“驻村日记”,“央龙村经济发展的几点调研意见和发展思路”“我的公开承诺”“陶队长解决饮水问题的要求”……一个个朴实的故事和一段段纯朴的话语中透露的是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的一片深情,是密切联系群众、敢于担当的一份责任。
“央龙村的优势是生态好,因此央龙村脱贫致富一定要围着生态做文章,除了鼓励村民种植产业外,我还准备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鼓励农民种竹子和发展林下养鸡。如果平均每个村民都有2亩茶叶、10亩竹林、100只鸡,村里过不了几年就能脱贫致富。”李中山说。
李中山说,他目前正在帮助村里建设一个茶叶加工企业,同时把分散经营的茶农组织起来。“有了加工企业,才能有自己的品牌,才能获得更高的附加值,群众的茶叶才能卖上好价格。”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