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金星村村民“周周会”见闻
新华网上海5月6日电(记者 杨金志)5月3日8时,上海闵行区马桥镇金星村四组的村民们扛着长板凳、拿着小竹椅,陆陆续续走进王彩华阿婆家的堂屋。不到一刻钟的工夫,堂屋里已经满满当当坐了30多人。戴着金耳环的阿姨、头顶鸭舌帽的阿叔,大家见了面就聊起家长里短。
村民们翘首以待的,是每周四上午雷打不动的“周周会”。从2009年起,金星村在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点的基础上,由村干部每周轮流到5个收视点给村民讲村情,请村民反映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村“两委”汇集问题后,能够解决的马上解决,村级层面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反映。
8时30分,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徐小燕准时来到“会场”。“周周会”的第一件事是做健身操。“大家一起来拍手!”徐小燕说着马桥方言,领着村民们齐齐拍手。“拍手促进血液循环,好处多多。”两分钟的间歇之后,徐小燕接着说:“大家再来一遍!我们在周周会上拍,回到家里也要拍!”
“热身”之后,村民们的神情愈加活泛。“现在天气渐渐热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火防水最重要。我给大家讲村里厢最近的两桩事。”徐小燕开门见山,说的第一桩事,是金星村三组的一个出租户,因为用“热得快”烧水引发火灾,“房子烧坏了,还好没有人在屋里睡觉”;第二桩事,前两天,一名外来人员的孩子在六组玩耍时,因为没有大人看管,不幸掉进河塘里溺亡。讲到这里,徐小燕神情凝重,老人们也欷歔不已。
记者了解到,金星村地处上海郊区,本地户籍人口1400多人,留守本村的多为老人,租住在村里的外来人员则多达8000多人。社区安全、为老服务和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向来是村“两委”的工作重心。
在上两个星期的“周周会”上,有些村民反映,由于房屋的房龄较老,不少人家的下水管道堵塞严重,经常有污水泛上来。而在3日的“周周会”上,徐小燕就带来了解决方案。“今天下午和明天家里要有人,村里请来了消防队,用高压水枪给大家冲污水管。”徐小燕说,“党员和村组干部也要给没来的人家做做宣传工作。”
村干部宣讲之后,“周周会”就进入“村民提问”时间。“小徐书记你说说看,我们的房产证什么时候能办下来?”67岁的村民何子良直截了当地问道。何子良的一句话,引发了村民的“共鸣”。刚才还秩序井然的会场,一时间被七嘴八舌的议论和提问“淹没”了。
金星村四组部分村民的房产证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该村因为工业建设动迁,村民们都住上了动迁房,当时没有办房产证。近年来,村民房屋买卖、户口迁移等问题,屡屡受阻于拿不出房产证。这个问题,村里已经向上级职能部门反映,正在寻找法律政策框架内的解决方案。
“请大家给村里一点时间,我们和镇里、区里都在想办法,你们反映的问题一定能妥善解决!”徐小燕躬着腰,拉住两位老人的手,诚恳地说道,“几十年的老问题,三天两天解决也不现实。我不能瞎讲话,让你们吃"空心汤团"……”
有融洽,有“交锋”,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上午10点钟,徐小燕开始和村民一一告别。不过,“周周会”并没有结束,村民小组长王彩芳拿出一张纸,一字一句地念起科普小知识《味精的五种禁忌》,村民们听得聚精会神。
走在回村委会的路上,徐小燕对记者说,开村民“周周会”并不追求“一团和气”,同时也不指望“包治百病”。“我们的目的,首先是让村民特别是老人们走出家门,把心里的话讲出来;其次是让村干部始终"接地气",联系群众才能服务群众;第三,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干部,增强党组织的威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村“两委”办公室,记者看到厚厚的一本“周周会”工作簿。“叶大养鸡太多,早上四点就吵了”“在与叶大老板联系,让他们先杀雄鸡,逐步解决”;“五组缺厕所,村委门前绿地里大小便污染环境”“经村两委讨论,向镇爱卫办申请建厕”;“近来老年人配餐的口味没以前好了”“已与食堂负责人沟通,将意见传达落实”……像这样的“信息”和“反馈”比比皆是。“绝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徐小燕说,“但都是村民们的急难事,村里不帮忙解决,谁解决?”
2010年起,马桥镇在全镇开始推广村民“周周会”。目前,闵行区正在其他村镇因地制宜、稳步推广“周周会”的好做法。“基层的协商民主就要从小事做起,从建立制度框架做起。”闵行区区委书记孙潮说,“"周周会"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一手做群众工作,一手讲群众利益,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高度互信。任何地方的发展都会有难处,关键是用民主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推动进步。”
作者:杨金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