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首个“菜篮子”价格指数发布,图为采价员在市场记录肉菜价格。 丁玎 摄
股市涨跌看“股指”,菜价升降看“菜指”。昨日,广州市物价局正式通过“广州价格指数”平台(http://www.gzprice.org/)发布首个“菜篮子”价格指数。该指数共分为“菜篮子”价格总指数以及蔬菜、肉类等6大类分类指数,涉及日指数、周指数和月指数,能够较为准确、及时地反映“菜篮子”零售价格波动情况,更贴近老百姓切身感受。
市物价局局长罗家祥表示,此次编制发布“菜篮子”价格指数是物价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又一新举措,将为各级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菜篮子市场价格动态,制定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科学依据,也为社会生产经营和市民消费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18年前开始监测菜价 每个清晨,贞姐都拿着本子和笔,到海珠肉菜市场记下各种肉菜价格。她不是一般的家庭主妇,而是“菜篮子”的信息采集员。在广州,像贞姐这样的采价员共有150多名,她们每天上午10点前要把各大农贸市场的粮油、水产、肉类、禽蛋、蔬菜等100多个品种的价格采集回来,在10点半之前做成台账,并发回市物价局。市物价局再把这些数据整理后公布到物价官方网站,并汇总计算出全市平均价供社会参考。
据了解,广州开展“菜篮子”价格监测和发布工作已有18年历史。早在1995年全国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时,广州便在物价部门设立了“菜篮子”报价中心,专门开展菜篮子价格监测、分析、发布工作。当时每天发布品种包括菜心、生菜等10个蔬菜品种;无皮上肉、瘦肉、排骨3个肉类品种;鲜活的鲩鱼、鳙鱼、鳊鱼、鲮鱼4个塘鱼品种。同时,报价中心也采集整理零售市场反馈的实际交易价格,计算全市平均价,并在报纸等媒体发布。
目前,全市“菜篮子”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发展至61个,基本涵盖全市知名生产基地和农贸批零市场,采报价人员达到150多人,监测品种涉及粮、油、肉、等500余种,实现了生产、批发、零售环节全覆盖。
涵盖6大类135个品种 昨天上午,市物价局召开广州“菜篮子”价格监测发布工作18周年暨价格监测中心成立10周年座谈会。会上,该局正式推出了与华南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历时近一年编制完成的广州“菜篮子”价格指数,并从即日起开始上线试运行。
“菜篮子”价格指数课题组带头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志和称,“菜篮子”价格指数采用定基、环比两种计算方法,包括“菜篮子”价格总指数及蔬菜、肉类、水产、禽蛋、粮油、干鲜瓜果6个大类分类指数和小类指数,涉及135个代表品,并从日指数、周指数、月指数三个时间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广州市“菜篮子”价格变化情况。
据了解,此次上线试运行的“菜篮子”价格指数,是打造广州价格话语权,向全国进一步叫响广州价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侧重于广州零售市场菜篮子价格的变化情况,与去年编制的“江南果菜价格指数”偏重批发环节价格有所不同,比后者的品种覆盖范围更广,更贴近老百姓生活,更直接地反映本地市场“菜篮子”价格变化情况。
酒店采购依据“菜篮子”一年节约百万元 “我们商洽业务时,都会带上一份刊登有物价局"每日菜篮子价格行情"的报纸作为双方议价的依据,大大减少了交易时间和环节。”广州市咸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顺利说,“这个价格指数就好比市场经营的风向标,非常实用!”
位于天河区商业旺地的总统大酒店负责人说,采购部门从前年开始依据“菜篮子”价格与供应商谈价,尽管这两年菜价飙升,但计算发现,“菜篮子”每年至少帮该酒店节约100多万元的采购费。
市民黄先生也表示,“我每天出门买菜前先翻一翻报纸,看个大致菜价,当下什么菜"抵食"就买什么,不再像以前去到市场"蒙查查"不知买啥。”据了解,“菜篮子”价格已成为许多市民家庭的生活小助手。
专家教你看指数: 今年出现3次菜价高峰 从今年1月以来该指数测试的情况看,广州菜篮子价格指数先后出现了3次高峰,分别位于春节前后、3月上旬,以及最近这段时间。其中,春节前后的价格走高主要是由于节日消费带动,3月上旬则是由于年后学校、工厂大量复工,消费走高带动菜篮子价格走高,而最近这波价格走高则主要是受雨水天气影响,蔬菜供应量减少自然使得价格走高。
龙志和教授分析指出,今年以来,菜篮子价格总指数走高,主要是由于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价格走高造成的,肉类尤其是猪肉市场价格,从年后一直呈平稳下降态势,对菜篮子价格总指数走高贡献不大。
南方日报记者 刘静 通讯员 蓝岚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