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脸谱1
民兵救援专业化 拇指粗的钢筋挨到就断
成都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 刘墨勇
2008年:彭州市人武部后勤科科长刘墨勇带着各地施援的民兵参加救援
2012年:他已经成为专业化的成都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的大队长
在这次4小时的演练中,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将在废墟救人、水上救援和道路抢通等项目中一展身手,所需工具包括可深入狭窄空间探测生命迹象的蛇眼生命探测仪,以及“拇指粗的钢筋挨到就断”的钢筋速断器等。
“现在的救援工具和四年前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刘墨勇说,2008年5月12日,面对从各地赶来参加救援的民兵,还是彭州市人武部后勤科科长的他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带十字镐和工兵锹没有?”这段经历让刘觉得,应急救援大队的建立非常必要。
这支成立于2009年的队伍,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和成都警备区在总结近年来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设的一支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具备城市防空、地质灾害处理、森林灭火等多种功能,并配备有100多种专业救援工具。“不得再到处找镐锹了。”
工具专业化,人员自然也要专业化。刘告诉记者,大队从各军、兵种优秀退伍士兵中精挑细选出来300余名队员,平时与驻地友邻部队、军事院校、公安、武警、消防等协作训练,以提高队员的实战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接到大演练任务后,刘墨勇便带着队员们投入到了紧张训练中。“大家都是全情投入,因为每一次演练都是我们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宝贵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下一次应急抢险救援任务。”
5·12脸谱2
喷泡沫压制毒气 冲进厂区救人
内江防化团营长 侯勇军
2008年:侯勇军是防化团作训股长,参加了北川等灾区的防疫工作
2012年:已经成为营长,然后负责防化防疫
随着某化工厂剧烈爆炸,一名军官冒着危险指挥官兵一边喷洒泡沫压制毒气,一边冲进厂区救人。
这是昨日大演练的一个场景。事实上,汶川地震后,他就以作训股长的身份带领几十名官兵参与了灾区的防化防疫工作。他就是当了18年防化兵的四川省军区内江防化团营长侯勇军。
侯勇军个子虽不高,但有着壮实的身体和一双锐利的眼睛。“现在搞实战演练,让我经常想起2008年抗震救灾的情景。”侯勇军说,当年他带着52人在北川等灾区参加防化防疫工作,对遇难同胞的遗体及周边环境消毒等处理,一直持续了99天才返回部队驻地。之后,他还参加过玉树地震的救援。
这次演练中,侯勇军负责指挥防化团的18名队员,对发生爆炸的化工厂实施侦察、堵漏和救人等工作,其中2名队员着重防护服可进入爆炸核心区救人。他们参演的5辆车,包括侦察车、指挥车、33米云梯高喷车等装备。
“正因为有了汶川地震的救援经验和后来的训练,现在是轻车熟路了。”侯勇军说,2008年后,他参加的社会性救援训练越来越多,救援能力也不断提升。这次他带来的18名官兵,也有不少是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的老部下,“但现在我们展示的是新水平。”
5·12脸谱3
遇水搭门桥 10分钟开辟生命通道
工兵团舟桥营班长 刘许辉
2008年:刘许辉和战友们在汶川地震后第一时间便接到救援命令
2012年:他和战友10分钟就能搭建好水上生命通道
地震中最容易造成桥梁、公路垮塌,此时,舟桥部队的作用异常关键。年轻的刘许辉就是成都军区驻川工兵团舟桥营的一员。演习中,他和战友们仅用10分钟便搭建好了水上生命通道。事实上,这支工程兵部队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就表现出过人的应急救援能力。
2008年5月12日当晚,刘许辉和工兵团的战友们便赶到紫坪铺水库。由于通往映秀的所有陆上交通全部被阻断,他们按照命令,迅速搭起了5座可载重80吨的漕渡门桥。每座漕渡门桥由两条军用冲锋舟驱动,便成为一条可载人运货的大船。“当时,我们第一船便救出了400多人。”刘许辉说,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一路上危机重重。“两边山上的石头掉下来都砸到船上了。”
“那也是我不断学习和提高救援业务能力的动力之一。”刘许辉说,每次想到汶川地震中救援的场景,他都激励自己要更加刻苦训练。
刘许辉的战友兼老乡耿占晓也参加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昨天演练中,耿占晓驾驶着军用卡车运载搭桥设备驶向江边。一座载重80吨的漕渡门桥需要16辆军用卡车运输。设备到达江边后,刘许辉和战友们用了约10分钟,一座水上生命通道便搭建成功。
5·12脸谱4
志愿者精兵:4分钟搭顶帐篷
成都应急志愿者 刘洋
2008年:他成为国内首支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志愿者
2012年:如今的他,能泅渡,会速降,最擅长的是营救落水人员
都江堰、青川、舟曲,这些遭受过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的地方,刘洋都去过。这位25岁的年轻人说,他当志愿者“当上瘾”了。
2008年10月,成都组建了国内首支应急志愿者队伍,作为专业化救援队伍的后备辅助力量。刘洋马上报了名,并顺利入选。
他告诉记者,应急志愿者队伍在彭州有专门的训练基地,每个月都利用周末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搜救、泅渡、水上救援、速降等,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应急志愿者们个个都能在救援中独当一面。
三年多里,这些训练刘洋一次都没落下。长期的户外训练把他晒得黝黑,也让他成长为一名“精兵”。如今的他,能泅渡,会速降,最擅长的是营救落水人员。
在这次大演练中,刘洋的任务是带着一组共十个学生,在一小时内顺利搭好四顶救灾帐篷。对“四分钟内就可以搭好一顶救灾帐篷”的他来说,这不是件难事。
他告诉记者,虽然平时他们也在参加训练,但训练和演练不同。后者场景真实,更容易就进入“备战状态”,“而且,这次不同群体都会参加演练,比起平时的单独训练,这次演练更能锻炼我们这些志愿者的协作能力。”
5·12脸谱5
“再发生大灾害,成都消防不得虚”
成都公安消防特勤一中队中队长 冯万
2008年:成都消防特勤二中队的指导员冯万在震后10多分钟就带着7名队员赶往汶川救援
2012年:已是成都公安消防特勤一中队中队长的冯万说,当初的装备已跟现在没法比。
2008年,冯万还是成都消防特勤二中队的指导员。至今,他都记得,“5·12”地震当天,他正在中队午休,突然感到一阵剧烈晃动。冯万赶紧起床,让值班人员拉响警报,召集所有官兵在空地集合。10多分钟后,特勤二中队接到第一个地震的报警,冯万带领7名队员赶往汶川。
地震发生后第二晚,冯万和队友又到德阳东汽中学搜救,他们找到了一名男性遇难者的遗体,而在废墟下方,他们陆续找到几名幸存学生。几天后,冯万才知道,这名男子是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地震时为了保护学生遇难。
4年前,成都消防刚组建地震救援队不久,“和现在的装备肯定无法比”。而在汶川地震后,成都消防先后引入了荷马特破拆工具、蛇眼生命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和消防坦克,组建搜救犬中队和飞豹突击队。在他看来,地震后成都消防无论是装备还是队员的心理素质都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在都江堰的特勤大队还专门有一栋歪楼作为训练。
冯万说,在这次演练前,成都消防就已在彭州龙门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地震演习,一切都是从实战出发,从演习来看,队员们的相互配合,搜寻十分娴熟,“如果再发生大灾害,成都消防不得虚。”
5·12脸谱6
冲锋舟超百艘
成必备“兵种”
水上救人科目牵头单位负责人、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 丁鹤
“现在,各个专业救援队都配备了冲锋舟,作为水上救援的重要力量。”在此次大演练水上救人科目牵头单位负责人、市水务局副局长丁鹤看来,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相比,四川省的水上应急抢险能力几年间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丁鹤认为,“5·12”汶川大地震抢险救援,考验了水上应急抢险能力,使防灾减灾系统把冲锋舟的应用列为重要课题之一。他说,4年来,消防、特警等骨干抢险队伍,新组建的成都市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都配备了冲锋舟,并把水上应急抢险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丁鹤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仅成都市的各个救援队伍,已有各种冲锋舟上百艘,较4年前大幅增长。市防汛办组织培训,考取冲锋舟驾驶执照的人员已近百人。在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救援,以冲锋舟为代表的救援力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丁鹤说:“如果再遇到一次类似汶川大地震的灾难,水上救援的反应速度、装备水平、抢险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5·12脸谱7
有序转移伤员 救护车没出现一次空趟
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主任 朱国英
2008年:朱国英震后35分钟内就立即组织三个应急指挥分队赴往重灾区
2012年:作为大演练废墟救援科目组的副组长,指挥医护人员开展灾后急救有条不紊
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地震在朱国英脑海中仍然历历在目。当日,他曾在震后35分钟内就立即组织三个应急指挥分队,兵分三路火速赶往都江堰、彭州、崇州地震重灾区指挥抢救、查看灾情。在他率领的第一小分队冒着生命危险到达都江堰灾区时,废墟中一名中年妇女的呼救让他紧急停下了急驰的指挥车。朱国英一个箭步跳下车,冲入垮塌的废墟中,于一栋摇摇欲坠的大楼下救出了她。朱国英说,2008年5月12日当天,全市66家120网络医院、223家乡镇卫生院共400多台救护车成为主力军;1000多台大卡车、大巴车、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最初24小时里,紧急救援、转运伤员6000多人。
在他看来,这样的快速应急反应有赖于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规范化的救援体系。地震后,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更加重视对救援体系的建设。而如今,成都市已初步建立了“110、120、119、112”应急联动体系和医疗救援基地(脑外伤、烧伤、中毒、核辐射等);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还与机场急救中心建立了突发事件救援联动机制,并与成都(7+1)经济区的市、州建立了紧急医疗救援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
朱国英认为,此次防灾救灾大演练意义重大。此次演练,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应急工作的重视,也锻炼了整个卫生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了各个系统之间配合作战的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多次预演中救护人员都主动在现场与消防官兵一起到废墟里配合救援。他介绍说,这些演练中救护车都做到了有序转移伤员,没有出现一次空趟情况。他相信,在省、市政府的领导下,只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层层落实相关职责,就会在一次次救援中发挥紧急医疗救援的作用,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尽职尽责。
成都商报记者 王冕 谢佳君 祝楚华 彭娟 邱峻峰 实习生 肖垚 摄影记者 程启凌 何彬 王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