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粉
生姜被曝用六六粉和敌敌畏保鲜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的两个毗邻县级市,均因蔬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热闹举行,高峰期间每天光顾者达20万人次;然而,临近的青州市近来却遭受“甲醛白菜”之苦。
5月12日,记者来到被媒体曝光的“甲醛白菜”肇始之地青州市东夏镇,在交通要道和部分村落随处可见“甲醛有毒,严禁使用”、“违规使用甲醛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宣传横幅。
在青州白菜主产区的一些村落,临时负责片区的乡镇驻村干部,对过往收菜车辆及蔬菜经纪人登记备案,以便追溯。
记者调查发现,菜贩对白菜喷洒甲醛保鲜,暴露的是蔬菜在流通环节中保鲜剂滥用的冰山一角。据东夏镇史铺村一菜农透露,部分菜农在冬季储存生姜时,使用“六六粉”和“敌敌畏”驱虫保鲜,而“六六粉”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
“潜规则”已经存在三四年 东夏镇位于青州市北部,受寿光(蔬菜年产量40亿公斤)辐射,青州北部也是蔬菜主产区。
据青州市的一位官员介绍,东夏镇有1000多亩大白菜,还是远近闻名的有机生姜生产基地。东夏镇的大白菜主要输送到北京、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
4月28日,山东电视台《生活帮》栏目曝光东夏镇部分商贩,喷洒甲醛对大白菜保鲜现象后,东夏镇派出所次日又查获4辆外地收菜车辆携带甲醛溶液,其中2辆豫P牌、1辆京A牌、1辆鲁E牌。
曾被当地民警查处的黑龙江商贩赵明利也坦言,“我这车菜运到廊坊要10个小时。如果不喷(甲醛),白菜就会红根。运过去之后,卖菜还要时间。当天卖不掉的话,第二天就会烂很多,损耗就大了。廊坊的菜贩子也要求用甲醛保鲜,喷过甲醛的白菜根部白净,菜贩喜欢收。”
“前两年自己发送到河北等地的大白菜也采取这样的方法保鲜,这样的潜规则已经存在三四年了。” 寿光蔬菜物流园的一位菜贩坦言。
剧毒农药保鲜生姜 除了“甲醛白菜”外,记者在东夏镇调查时还发现有些菜农在冬季储存生姜时,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驱虫保鲜。
5月12日,东夏镇史铺村一位不愿具名的菜农,正在大棚侍弄刚种下20天的5亩生姜,据他介绍,每亩生姜产量在1万斤左右,由于10月份生姜上市价较低,所以每年产的新姜都要在地窖储存大半年,等待好价格才肯出售。
当记者问生姜放在地窖里用什么保鲜时,上述菜农沉默片刻,望了望四周压低声音说:“用"六六粉"和敌敌畏,"六六粉"国家不让卖,是违法的。”
“(这些毒农药)一般农资店白天都不敢卖,都是供销商晚上拉过来,菜农自己去取,一袋"六六粉"40元,进价只需20元,卖药的要赚一倍。”这名菜农说,“虽然国家不让卖,但储存在地窖里的生姜非用这种药不可,不用就生虫了,这边的菜农储存生姜都用这个。”
虽然自知“六六粉”属于国家禁用农药,但他仍对使用过禁用农药保鲜的生姜安全,甚是放心,“没事的,洗一洗就能吃,自己家里也吃地窖的生姜。”
节省几十元保鲜成本 “菜贩和菜农均采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鲜农产品,违禁保鲜剂成本低是重要原因。”当地一位蔬菜行业研究所人士这样认为。
以“甲醛白菜”为例,一小车白菜只需喷洒半瓶甲醛溶液即可,其成本价仅为3.5元。
东夏镇一村级市场菜贩王女士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一车10吨的蔬菜,成本价一万五六千元,如果用冰瓶的话,需要100个冰瓶,每个冰瓶0.35元,保鲜成本需要35元;如用风筒的话,一车需要20个风筒,每个风筒4元,保鲜成本就需要80元,而且冰瓶和风筒既占位置又增重。”
看似不高的保鲜剂成本,然而,菜贩们为了节约,还是选择能省几十元钱的甲醛。王女士说,还是因为白菜价钱太低了,现在一般七八毛进价,卖价也不高,一元以上。
另外,怎样让蔬菜囤积起来卖个好价钱,菜农们自己想土办法成本低,见效果。
生姜在地窖中使用“六六粉”和敌敌畏的保鲜办法的出炉,也是这样。
东夏镇史铺村的一位菜农告诉记者:“5万斤生姜放在地窖里,需要用20瓶敌敌畏和300斤"六六粉",敌敌畏打开瓶盖放在地窖四周,堆两层生姜洒一层"六六粉"。一瓶敌敌畏10元左右,300斤"六六粉"300元,驱虫保鲜的成本在500元左右,分摊到每斤生姜上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而10月上市时的生姜价格和半年后的价格就相差很大了。”
声音 多道防线为何仍不保蔬菜安全? 甲醛等保鲜剂之殇,当地监管部门缘何未起到应有作用?
“去年到今年青州市农残检测的合格率是99.5%。在蔬菜上市前,农业局要对全市蔬菜进行抓阄抽检;当蔬菜进入目的地市场时,也会进行一次抽检。”青州市农业局检测中心主任朱树兴说。
为何两道防线还是难以确保蔬菜的安全呢?朱树兴说,目前蔬菜检测主要是检测农残是否超标,由于国家对保鲜剂没有明确标准,在抽检过程中并不对保鲜剂进行检测。
寿光市农业局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信俊仁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蔬菜大部分只能做到速测(专门检测仪器两小时内出结果),并不清晰知道蔬菜中残留的具体成分。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可使用的保鲜剂、添加剂范围和剂量,只是提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然而,相关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并不十分明确,而且甲醛检测目前并未纳入我国农产品检测范围内。
有不便具名的农业专家建议,甲醛本身不是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不仅不能用于食品中,也应明确不能用于初级农产品中。政府部门应尽快健全法规加以规范。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郑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