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制图 邬思蓓
热播电视剧《心术》引发医患关系热议
晚报 何雯亚 摄
晚报记者 朱蒙雪 许沁 肖波 报道
性命攸关时刻,医生竟能一边开刀一边 “嘎三胡”?医生、护士有多少从“工作配偶”发展成真实夫妻?冷艳女医生直言 “卖艺不卖笑”,医生们真的这么想吗?在哭天喊地、无理取闹的“医闹”面前,医生如何应对……正在多家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心术》成了市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剧中一些反映医护人员工作状态、业余生活的情节引发了不少争议。为此,晚报记者走访仁济医院、长征医院、市六医院等本市多家三甲医院,从多个角度“解密”一线医护人员的真实工作、生活。
工作篇 特大车祸令医生“手忙脚乱”? 医院有经验,随叫随到是家常便饭 【剧情回放】
《心术》第一集由一场特大交通事故开始。正在陪女儿做透析的刘晨曦医生接到医院电话,转身就往医院赶。在医院里,各科室医生“总动员”,分头对伤者实行诊断、救治;病人家属神情焦急、凝重,有的干脆放声大哭……
【实地走访】
四肢骨折、骨盆骨折、断肢、严重挤压伤、颈椎骨折、脊髓损伤……车祸造成的伤害实在可怖。市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张涛说,接诊车祸伤员对医生来说确实很常见,尤其对骨科、心外科、脑外科、普通外科的医生来说更是如此。通常,多发伤病人经救护车送到医院后,先进抢救室急救,伤势严重的还要由各科室会诊。医院对此很有经验,能够妥善处置。
一旦发生包括大型交通事故等在内的突发情况,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医院会第一时间成立抢救小组,派出指定科室医护人员救治。在前不久的 “4·22”特大车祸中,事发当天下午,市六医院便派出ICU、骨科的高年资医生前往常熟,次日中午又增派骨科、心胸外科专家前往现场救援。专家组认真研究治疗方案。经评估, 5名重伤员分别于4月23日、 25日转至市六医院接受治疗。张涛就是前往常熟的专家小组成员之一。他说,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到岗;晚上十一二点被叫去医院……都是家常便饭, “我们做医生的,救人天经地义,我只是做了应该做也愿意做的事。”
医生上班时间可以“脱岗”? 看门诊动手术搞科研都来不及 【剧情回放】
《心术》中的医生在上班时间经常 “脱岗”,闲着就到休息室侃大山,霍思邈医生看诊间隙还有时间私会女友,护士们挤在走廊里看手相。
【实地走访】
其实,在本市各大三甲医院里,各科医都非常繁忙,不仅面对来自各地的病人,除了门诊、手术,还要搞科研、参加学术活动。在红房子医院工作的一位孙医生告诉记者,他每天的生活状态就是 “上班、回家”两点一线。白天不是看门诊,就是动手术,晚上回到家,还经常有病人来电咨询病情、术后恢复,所剩不多的休息时间还要搞科研、做课题,几乎没有个人时间,他每天几乎就是围绕 “家里、医院和复旦大学医学院”这三个点。据不少三甲医院医护人员透露,现在大医院的医生每天都忙于看门诊,如果是外科医生,下班后可能还要加班动手术,忙得连约会、谈恋爱的时间也没有。现在不少医院的女博士、女医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对于医生上班 “脱岗”,一位在三甲医院任职的神经外科博士告诉记者,医生不可能在上班时间脱离工作岗位。如果是当班医生,一定要在工作时间里坚守岗位,如果急诊忙不过来,会叫 “备班医生”帮忙。但像电视里那种上班时间随便脱岗的情况,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技术篇 手术室里医生竟在“嘎三胡”? 偶尔聊天听音乐可化解医生和病人紧张情绪 【剧情回放】
手术室里无影灯下,医生一边手术一边聊天的场景在《心术》中时有出现。刘晨曦自己是医生,但女儿南南因为肾病需要透析,一直在等待肾源。一天,刘晨曦主任被另一家医院请去做一个危重病人的手术。恰好自己医院有一名和南南同龄的孩子病危,由于血型等各条件都相配,美小护打电话到刘晨曦所在的手术室,刘晨曦通过免提后和美小护通话。
【实地走访】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主任、教授,博导,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景在平教授表示,希望全社会对医生的工作有正常的认知。对医生来说,手术是日常工作,大家日常工作怎么做,医生也一样每天在做。就像司机每天开车、厨师天天炒菜、航天员天天训练一样,希望病人把心放平。手术中出现短暂的聊天,表明医生对手术比较有把握,游刃有余。这样的聊天不会影响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正常手术。而且手术是分阶段的,在手术的关键阶段,医生肯定会全神贯注。一些局麻的手术需要病人保持清醒,医生可能会和病人聊天,通过这种方式让病人保持轻松心态。
景在平主任的科室花钱在手术室里配备了一套音响设备和歌曲库,需要局麻手术的病人可以自己挑选喜欢的乐曲播放。一年多前,病人老王因胸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需要接受微创腔内隔绝术。术前,景教授问他要听什么音乐,老王说:“喜欢《天路》,因为天路通,血管也通。 ”手术室为他找到这首歌,微创治疗过程中,景教授选择有意和患者沟通,通过“喜欢韩红还是那英”之类的聊天,病人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去年,本市某高校一位女教授因夹层动脉瘤而需要微创手术,景教授同样请她挑曲子,她要听肖邦的《梦幻曲》。起初不相信能在手术室听到这首曲子的她后来笑着说:“这个手术室比电台还厉害嘛,点啥有啥。 ”因为和医生断断续续地聊着天,感觉很快就结束了。这位女教授笑称 “感觉像进了趟美容院”。事实上,国内外很多一流医生都会主动安排和局麻病人通过交谈、音乐等方法来化解紧张情绪。
“钢丝穿脑”死不了还能止痛? 切勿盲目仿效,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口服止疼片 【剧情回放】
在第2集中,医院要救治一名患有骨癌的乞丐。因为备受骨癌疼痛的折磨,这名乞丐把一根粗钢丝插进自己的脑袋,被救治到医院时,长长的一半还裸露在外。
【实地走访】
对此,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王桂松教授分析说,虽然有一些病人可能出现因为钢丝等金属硬物穿进大脑但没有死亡的个例,但这是因为在人的大脑中,可能钢丝插进去的部分地方正好是盲区,不会一下子导致人死亡,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止痛,人为地把钢丝从太阳穴两侧插入大脑中,并不可行。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更不可盲目模仿。对于普通的头痛等疾病,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还是通过口服止疼片来止痛。
规章篇 “不签字不手术”确有其事吗? 无人签字医生先给病人动手术确实违规 【剧情回放】
突发大型车祸,伤者陈平伤重,需要立即手术,但家属尚未到场,谷超华医生为了抢救病人决定先手术后让家属补签字。手术很成功,但术后陈平突发应激性心脏病死亡,家属尚未补签字,陈平的律师儿子称必然告倒谷超华。医院后来支付了五十多万私了。
【实地走访】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急诊科主任林兆奋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正常的流程,家属不签字是不能为病人进行手术的。
《心术》中这台漂亮的手术,却因为缺少家属签字的致命伤而逼走一名优秀的医生,医院里其他的医生护士很寒心。现实中,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即使暂时联系不到家属,病人身边也没有同事或朋友在场,医生也不可能在没有任何人签字的情况下自行给病人手术。
有关医疗法律条例规定,如果无名氏病人处于紧急状况,代表医院的职能部门有权为其签字,请医生为病人先行开展手术。这一职能部门包括各医院的医务处、医务部或医教部,也可能是当天医院的行政值班领导。林主任表示,首先这是一个规范的流程;其次,这是保证医生不会误诊;最后,也保障不会陷入《心术》中谷超华医生这样的被动境地。
一般情况下,只要无名氏病人的病情不是严重到非要立刻手术不可,医生都会尽量用手术以外的医疗措施进行干预、治疗,等到联系上病人家属,或等到病人家属到院签字后再手术。事实上,现在大部分病人随身都携带着手机或证件,大多数情况下,医院都能在短时间内联系上病人家属。实在联系不上,才会由医院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法律要求签字。
护士能在病房、手术室“窜岗”吗? 医院里各个岗位的护士严格区分 【剧情回放】
“戴耳环”,每天两边跑,“特殊巡护”美小护既参与巡视病房,又进手术室协助医生。
【实地走访】
记者实地走访了多家医院,在采访中发现,在医院里,护士是工作量非常大的一项职业。护士不仅每天的工作时间非常长,而且任务重,经常还会遭到病人或家属的不理解。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护士长说,在医院里,每个病房都有“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需要签字对口负责的具体病人,一位责任护士即使每隔一小时轮回查房一遍个人负责的病人,就这点工作量,一天之内的工作时间也是非常紧张的,根本不可能像电视里有这么多时间在“窜岗”,甚至和医生聊天、约会等。
医院里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病房护士就是专门负责病房的,手术室护士就是专门负责手术室的。在真实的医院里,护理部门还对护士的衣着、装饰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像耳钉这样小的尖锐物,手术室护士上班时间是绝对不允许佩戴的。万一手术时掉在无菌手术台上,甚至万一掉入患者体内,后果都是很严重的。
生活篇 医生、护士是“天生绝配”吗? “医+护”婚恋模式已不再盛行 【剧情回放】
在《心术》中,霍斯邈医生和美小护在公开场合偶有亲昵举动,美小护与谷超华医生言语间不时暧昧几句,作为情侣的郑艾平医生和张晓蕾护士甚至在医院过道谈情说爱……此外,32岁的美小护因经不起妈妈的唠叨,不得不去相亲,可最终却因男方家长不希望儿子找个护士而告吹。
【实地走访】
记者走访本市多家三甲医院后了解到,人们印象中“医生+护士”的婚恋模式已成过往;医生、护士在工作中互相尊重理解、协调配合,剧中这般在公开场合“打情骂俏”几乎不可能出现。
“谈恋爱了吗?”“我想有个男朋友啊!可是一没机会、二没时间!”这段对话发生在记者和23岁的年轻护士小虹之间。
市一医院急诊科李护士长告诉记者,她所在科室年近三十还没解决“个人问题”的大龄女青年有好几个。“按照我们这辈人的思路,想着近水楼台给她们介绍男医生,可是男医生读大学时就被抢光啦,有的新进来的男医生连小孩都有了。 ”李护士慨叹道。她分析说,造成护士“剩女”多的原因既有护士自己“眼界高”,也有一些人嫌护士工作时间不规律,恐怕影响家庭生活。不少医护人员表示,现在的男医生很受欢迎,在进医院前就被“抢”光了。
此外,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不少要翻三班,尽管能互相理解,但现实仍令他们在择偶时“同行相斥”。
医生约会多数会迟到? 外科大夫每天不确定因素太多 【剧情回放】
在《心术》里,霍思邈医生和女明星约会竟迟到三小时……
【实地走访】
“不要说约会,就是和朋友一起吃个饭,都可能将原先预定好的时间随时延迟或更改。 ”一位外科大夫说,有时一上手术台就是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没人知道几点能下手术台,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了。
记者发现,在医院里的每个工作岗位上,医务人员都很少有闲暇时间,甚至和家人按时吃晚饭、周末相聚的时间都很少。
医德篇 医生会替病人垫付医药费吗? 为应急,急诊主任兜里总揣3000元 【剧情回放】
在《心术》中,有医生集资为急诊病人手术,只为救人一命。
【实地走访】
长海医院新病房大楼心内科病房,前些日子来了一个6岁小女孩小郭,有先心病的她被亲生母亲遗弃,父亲又是弱智。被姑姑带来看病的小郭跟着没有收入的奶奶过日子,连生活费都靠亲戚接济,更不要说三万多的手术费。在心内科主任秦永文的努力下,有关医疗器械公司免去小郭手术材料的费用,医院减免部分手术费,心内科医护人员纷纷解囊相助,终于帮小郭渡过了难关。
本市某医院曾有一位急诊科老主任,他每天上班兜里总揣着3000元,这是为了万一有紧急需要手术时,他的钱能先垫上。事实上,这位老主任确实帮了很多人。但后来,因为个人财力有限,所以他退休后,这一做法终止了。
事实上,每家医院都遇到过医生为病人垫付医药费或者为帮助病人捐款的事,但一方面由于没有长效机制,往往都处在零散状态。另一方面,医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医护人员的收入也有限,无法苛求他们去为每个病人垫付医药费。
医生是否认同“病人看病等同消费”? 医患应携手抗病,绝非消费关系 【剧情回放】
剧中,“医闹”形成产业链,向病患家属提供奔丧、哭闹、摆灵堂等各种“业务”,向医院施压。有不讲理的病人,就有冷冰冰的医生。剧中由王琳饰演的“孤美人”医生振振有词:“我治病救人靠的是技术,我卖艺不卖笑。 ”
【实地走访】
有观众认为,《心术》对当前医患关系的呈现,有钝化处理的一面,现实可能更严峻。也有观众表示,自己就医时遇到过全程板着脸的医生,医生们是不是也认同“卖艺不卖笑”这个说法。还有观众称,他们赞同剧中某病人的看法到医院去就是消费,要享受与消费等值的服务。
在本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医科博士生小乙向记者说了这么一件事。有一天,他跟着带教医生一同看门诊,一名病人进诊间看病时,神情有异,还总是用手摆弄衣服口袋。小乙这才搞清楚,病人在录音。 “我觉得有点崩溃,现在病人对我们的防备、疑心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小乙感叹道,“现在病人总是怀疑医生每个举动的目的,医生也会设想种种潜在的风险,在行医中尽可能自保,这种医患关系真的很脆弱。 ”
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陈绍行认为,希望观众看了电视后能意识到,医生也是普通人,既不是完美无缺的天使,也不是被妖魔化了的 “白眼狼”。她指出,医患关系绝非单纯的“花钱治病、拿钱救人”的“服务—消费”关系。医学这门学科还在不断发展、完善、积累,大家要尊重生命,也要承认医疗最终可能会带着深深的遗憾,有许多病目前还无法治愈,只能尽量缓解、改善,所投入的和所收获的疗效未必成正相关。
和谐的就医环境要靠整个社会一起营造,已经刻上不少伤痕的医患关系也只有在互相尊重、信任的情况下才能慢慢得到修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