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藏品捐赠博物馆罕见 捐赠奖励难落实
2012年05月18日07: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刘冕
今天是博物馆日。昨天记者获悉,近年来民间收藏很火,而在国外常见的个人藏品捐赠博物馆行为,在本市却是稀罕事:本市151家博物馆,一年获捐藏品还不到20次;故宫10年来,仅接到7位艺术家的藏品捐赠。
此前在一场袁运甫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代表作《长江万里图》的仪式上,该院院长单霁翔透露,这是近10年来,第7位艺术家向故宫捐赠艺术作品。这与众多世界大型博物馆接受捐赠藏品数量不可同日而语。
即使是与故宫自身相比,近年来受捐藏品的次数也呈现低迷状态。根据该博物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故宫博物院曾经历过几次明显捐赠高峰:1949年到“文革”前、“文革”时期及“文革”落实政策之后。2000年以后,也曾出现过一个捐赠的小高峰,但近年来捐赠者数量不断减少。
“这种情况在本市并不罕见。”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刘超英坦言,本市对外开放的151家博物馆平均每年接受文物捐赠次数不超过20次。
“捐赠人少,主要是因为收藏观念的改变。”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说,盛世兴收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文物价格涨幅超出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入市”的人更多是投资客,而非收藏者。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藏品更好的去处是拍卖公司、艺术品交易市场,而非博物馆。
刘超英认为,博物馆的捐赠奖励难落实,也成为捐赠者少的直接原因之一。“大部分博物馆都享受政府拨款,其中有文物征集经费,但却没有捐赠奖励经费。一件价值千万的藏品,如果藏家愿意捐赠给博物馆,给予一定的奖励本来无可厚非,但目前博物馆尚做不到这一点。”
作为一家民办博物馆馆长,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对博物馆藏品给予一定的“帮扶政策”,尤其是当一些海外藏家捐赠的文物入关时,有时候需要交纳高昂的增值税和关税。
相对而言,国外博物馆对于捐赠者给予更多“特权”。2005年,英国的博物馆收到包括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品在内的捐赠品,总价值高达2520万英镑,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捐赠艺术品代替交纳遗产税”的方式,鼓励私人收藏家捐赠。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是凭借数量巨大的私人捐赠,跻身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刘超英说:“博物馆是能够将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最佳地点,我们应该倡导更多人树立正确的收藏观念,呼吁更多藏家可以将藏品捐赠出来与众人分享。”
现在,一些博物馆开始尝试用特殊的方式,鼓励捐赠。比如故宫专门开辟了景仁宫为捐赠文物的固定展馆,宫内悬挂着篆刻文物捐赠者姓名的“景仁榜”。国家博物馆则将每一次捐赠者及捐赠文物的内容挂在官方网站上,在一些展览中涉及捐赠品也会在说明牌上注明。
观点
博物馆既非古董店也非杂货铺
“有一部分藏家认为博物馆应当是收藏重器的地方,自己的藏品没有达到这一高度,所以从来没有想到过捐赠。”刘超英说,其实博物馆并非古董铺子,收藏品也是根据各自属性来确定,并不一定是按照文物的价值来确定。比如一整套全国粮票等都是有收藏价值的。
单霁翔在接受《万里长江图》捐赠时,特意抢过话筒当众宣布:“为了更好地倡导这种捐赠行为,故宫将专门筹办一个展览,把与长江有关的古代书画、瓷器、玉器等进行集中展示,而《长江万里图》将作为该展览的压轴品出现。”
“但捐赠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并非只要是无偿,我们就会全盘接受,对不符合要求的捐赠品,我们只能婉言谢绝。”刘超英说,一般情况下藏家打算捐赠时,博物馆会先要求看到展品照片,判断是否符合馆藏特点,如果符合则需要召集专家看实物,判断是否具有展出和研究价值。目前,中国国家文物局已经着手制定国有博物馆接受社会捐赠文物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最快有望年内实施。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