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岭:相声大褂有讲究 传统手艺少传人
新华网天津5月18日电(记者方问禹)在天津,现年66岁的常书岭虽不是相声演员,却在相声界大名鼎鼎。他的知名缘于他制作的中式传统服饰。“常记”大褂已成相声业界的“驰名商标”。
“14岁那年我便做了中式大褂裁剪学徒,曾在著名的天津劝业场中式华服店工作,后来专门从事中式传统服饰制作。”常书岭这样介绍他的经历。
“现代机械做的相声大褂,布料好、样式多、做工细,穿起来也舒服,但相声演员有讲究,特别是名家,就好纯手工的。”在常书岭工作坊,他绘声绘色地给记者描述起中式传统服饰的历史。
“客观来讲,手工制作的相声大褂并不具备对机织大褂的明显优势。”常师傅拿出一件手工制作大褂,指着对记者说,“但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相声大褂,已然成为保持这门传统艺术"原汁原味"的重要手段。”
常师傅向记者娓娓道来:“中式大褂讲究一块整布裁剪,没有肩缝,领子、袖口、腰身等尤其讲求合身,口袋要斜切、留暗口。最精细的环节是盘"疙瘩袢",粗坯完成后,还要用镊子一点一点微调至盘实、圆润,每个袢鼻讲求对称,十分考验剪裁功力。手工缝制一件普通的相声大褂至少耗时两三天。”
“近些年,全国相声市场逐渐火爆,听相声、学相声的人多了,找我手工制作大褂的相声演员络绎不绝。”常师傅说着,拿出3册工作本,上面记录着200多名相声演员身高、袖长、胸围等尺寸,郭德纲、于谦等赫然在列,也不乏来自北京、上海、沈阳、济南等地的订单。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除了相声演员和拍戏需要外,大褂鲜有市场,纯手工制作的大褂更少有人懂得欣赏,缝制大褂的手艺人也近乎绝迹。
“现在天津还有两个做大褂的,都是南方手艺人,手工制作的部分少。整个北方地区也就这几个人了。”常师傅告诉记者,“一些年纪较轻的裁缝根本没学过大褂裁剪,而那些原本掌握大褂裁剪技能的师傅,或长时间没有制作,或由于年龄及身体原因,这门手艺也逐渐"搁浅"了。”
“大褂是中国近代服装文化的浓厚一笔,服装裁剪、手工缝制等流传了数百年的制作技艺本身便传承着文化,传统手艺后继无人是一种"文化流失"。”常师傅语透遗憾地说。
作者:方问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