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来华老外,水平亟待提升
“外籍男动车翘脚辱骂中国乘客”和“英国男子性侵中国女孩”等视频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处理“翘脚事件”的乘警所说“拉倒吧,人家是艺术家”等话语,也让人们觉得警方处理涉外案件时太宽容。各大媒体则呼吁“老外惹是生非越来越多”、“该赶走的就得赶走”。笔者一直从事涉外管理的研究和工作,深感中国涉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外国人的总量成倍增长,1980年,外国人入境总人数为74万人次,2011年达到2700万人次,增长了近35倍。
在笔者居住的小区里,经常看到不同肤色的外国小孩讲着一口正宗的“京味”普通话。显然,伴随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涉外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的总量在上升,在北京、上海、广州、佛山等地,形成了一些外国人社区,社会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加大。我们应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在观念、体制、法律等方面进行调整完善,加强理论和实务研究探索,形成可持续、专业科学的外国人管理模式。
当然,我们对于一些不良外籍人士在中国的“恶行”和“不良举止”无需反应过度。毕竟外国人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从外籍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这一指标看,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在华居留的外国人仅60万,占国人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加拿大等传统移民国家,也低于我国周边日本、韩国等非传统移民国家3%-5%的比例。
中国民警害怕处理外籍人士违法事件,笔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不懂或者不熟悉使用外语,对于全面调查了解案情有难度,再者深受“涉外无小事”理念的影响,有不敢大胆依法处置的畏难情绪,许多个人可能也缺少处理涉外案件的经验。这些都反映出目前中国在涉外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目前外国人出入境管理体制过于分散。我国外国人出入境管理职能分散于公安、外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十几个部门,管理资源分散,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涉外执法的水平。有必要参照大部分国家的做法,建立统一的外国人管理机构,将签证、口岸检查、停留居留和就业、留学管理、“绿卡”和入籍审批、外国人融入、难民管理等职能都统一到一个部门的做法,建立出入境管理官员资质审批制度,提高涉外管理服务的能力。
二是要参照发达国家“层级防卫”的理念,加强驻外使领馆签证审核和口岸审查力度。将不该进来的人挡在国门之外,是最为经济也是最为有效的管理办法。我国目前没有实施由出入境主管部门派出签证官制度,大量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的家属从事签证受理审批签发工作,对于确保让该进的人高兴进来、将不该进的人坚决堵在国门之外,是个严峻的挑战。
三是以分类化管理思路有的放矢地做好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当前人口跨越国境流动已是现代社会生活的自然现象,在保障国家安全前提下,为正常活动的外国人提供入境和生活便利已成共识。世界多数国家由此确立了能放开则放开,不便放开则从严控制两头走的外国人管理模式。
因此,我国的外国人管理也须明确分类管理的思路,避免一刀切粗放型的做法,制度化阶段性地分析入境外国人的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依据国别、人群不同情况采取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方式,做到可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进退有据。(作者是涉外管理研究人员 沈非)
作者:是涉外管理研究人员 沈非 (来源: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