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婷
2012年5月11日,伦敦奥运会标志建筑之一的“轨道塔”正式揭幕,至此,伦敦奥运会的建筑已基本完工。综观这些场馆,视觉上均极具冲击力、震撼力以及出人意表的匠心,但一些建筑的设计由于过于超前,争议不断,最典型的就是“轨道塔”之争。
这些建筑的另一个看点,就是奥运终于从炫耀走向实用,从铺张走向高效。在新建的14个建筑物中,大部分是临时的,所用建筑材料也考虑到循环再利用,能够容纳8万名观众的主场馆“伦敦碗”,有5万临时座位,赛后将变身只可容纳2.5万人的小型体育场,因为伦敦人坚信,节俭、实用、高效才是举办奥运的大趋势。
london1
是钢铁怪物还是公共艺术品
安赛乐米塔尔轨道塔
一向花钱谨慎又尊重民意的英国人到了奥运会这种大事上,仍然免不了要在眼球聚焦的地标建筑上做些文章,这就是轨道塔。它的设计者就是北京“大裤衩”的设计师,但这个钢铁怪物似乎一点也没有讨得英国民众的支持与欢心。
“当人们提到北京奥运会,马上会联想起‘鸟巢’,而提到伦敦奥运会,人们会想到什么呢?”这是2008年伦敦申奥成功之际,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对英国设计师和艺术家提出的一个问题。
很快,市长的倡议得到了40位艺术家的热烈回应。最后入围的3个创意方案中,英籍印度裔雕塑家安尼什·卡普尔的作品“轨道塔”最令人难忘,但争议也最大:其一因为它惊世骇俗的造型,扭曲的身体好似天津十八街麻花;其二因为它高昂的造价,耗费万吨钢铁的创意可一点也不环保。
一开始,似乎没有人认为这个造型大胆的钢铁怪物能够胜出,“到底什么样的建筑才能体现伦敦的奥运精神”?关于奥运“地标”的评选甚至引发了英国民众旷日持久的争论。
正当各方意见难分高下之际,2009年2月,伦敦市长约翰逊遇到了世界最大钢铁公司“安赛乐米塔尔”的老板拉克希米·米塔尔,便把在奥运主场旁兴建一座地标建筑的想法告诉了他,同为英籍印度裔的米塔尔看了安尼什·卡普尔的设计后,立刻被征服,“视觉上太让人震撼了”,他说,随即当场拍板投资。
2009年底,约翰逊代表伦敦市政府正式与安赛乐米塔尔公司签约。2010年3月31日,这座巨型公共雕塑正式更名为“安赛乐米塔尔轨道塔”,开始动工兴建。
2012年5月11日,总投资1910万英镑“安赛乐米塔尔轨道塔”在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内正式揭幕。这座巨型雕塑物高115米,总共耗费了2000吨钢铁,如同人们预期的那样,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周身满布的红色钢管以8字形缠绕在一起,使其看上去好像一个刺向天空的音符,过于怪诞的造型和重达千吨的身体,又让人以为是外星人丢弃在地球上的不明生物。
事实上,要想让这么一座重达千吨的钢铁之躯作8字形缠绕,技术上的确存在相当的难度,看似断裂的空间节点让人很容易怀疑其结构的稳定性,会不会有崩塌坠落的危险?但其实,在建筑内部隐藏着一个牢固的三脚结构以支撑主体,且主轴和其他各部分缠绕的钢管都采用先进的参数化设计,每个扭曲的节点都经过计算机精确测算。
建成后的轨道塔将在奥运开幕时正式开放,并有望成为继主场馆伦敦碗之外的又一个标志性景点。游客们可有乘坐电梯来到位于塔内70米和80米处的观景平台上,俯瞰整个奥林匹克公园的美景,也可以一节节攀登455级的台阶,体验一下沿轨道登顶的感觉。
“轨道塔”后现代感十足,从方案公布那天起就争议不断,来自英国国内的投票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民众觉得它怪异、丑陋、像纠缠的肠子一样恶心,甚至有人说它“是两座起重机灾难性地撞在一起”。
伦敦市长约翰逊和投资建造者却对它自信满满,说:“埃菲尔铁塔开始修建时也遭到抗议(左拉就曾经说埃菲尔铁塔‘丑得离谱’),这个造价1900万英镑的奥运塔完全可以媲美埃菲尔甚至超越它,在建成后的20年内将给予公众无限的想像,并成为伦敦历史上最大的公共艺术品。”
轨道塔的设计师巴尔蒙德就是被称为“大裤衩”的北京央视新大楼的设计师。
“我喜欢设计一些古怪的建筑,”巴尔蒙德在接受采访时说,“北京的大部分楼都很直,因此我希望把央视大楼设计成弯曲的。”这个弯曲轨道组成的塔和央视大楼异曲同工。巴尔蒙德还表示,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里面多是白色的建筑和绿色的草地,因此需要其他颜色调剂一下,比如红色。
伦敦市长约翰逊表示,奥运开幕后的3个月,轨道塔将吸引27.5万名游客,每小时可容纳500—700人登塔。当奥运结束后,这座塔将被永久保留,变身一座地标式和市民休闲的建筑。登塔采取收费制,预计每年将会有1千万英镑的盈利。
london2
外墙能显现场内比分的光盒
伦敦奥运会篮球馆
篮球馆也许是本届奥运会所有场馆中最“诱人”的一个,长方形体量、乳白色外观、凹凸不同的柔软立面,乍一看,跟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有几分相似。但与其他场馆不同的是,观赏这座建筑最好的时间是夜晚,因为建筑外墙不断变化的光线颜色都会提示你场上的比分。
篮球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北侧,是本届奥运会临时性场馆中最大的,总共可容纳12000名观众,在其内部有一个重达1000吨的钢筋穹顶结构。
奥运开幕后,这里将承担篮球、手球、残疾人轮椅篮球和轮椅橄榄球四项赛事,同时,它也是开幕式和闭幕式期间运动员的休息场地。
经济灵活的设计思路在这个场馆内集中地体现出来,从篮球馆变身手球馆,铺装只要12个小时;同理,从手球馆变身橄榄球馆,也差不多仅需这样的时间。不仅如此,篮球馆与自行车赛车馆、越野摩托车赛道共享部分配套设施,如接待区、餐饮区、安检区、废物管理区等,以便最大化利用好每一寸空间资源。
事实上,能够到现场观看比赛的人毕竟是少数,篮球馆内的大部分赛事都在夜间举行,因此灯光系统就成为整个设计方案的重中之重,为了让这个临时性场馆看起来至少能够使用30-40年,不会给任何人廉价之感,威尔金森事务所在极其有限的预算下完成了这项挑战。
设计师构思了一个“盒中之盒”的方案,在这个长方形体量的场馆里,以两层特殊工艺制造的塑料薄膜作为“盒子”外壁,第一层主要起遮挡作用,第二层则用来调节馆内的恒温恒湿。整个照明系统就架设在两层薄膜的空隙之间,它使得光线能够从“盒子”内自然地透出来,并以其独特的灯光效果让场内观战的每个人感到惊艳:比赛进行时,当某支队伍处于领先状态,场馆内的灯光就会变成和该队一样的颜色,并随着场上比分的变化而不断变换,而场馆外墙也会因场内灯光的漫射而呈现出多样色彩,如果你事先知道场上有哪两支队伍在比赛,即使不在场内观战也能够知道场上的比分状态。
但实现这项设计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合适的建筑外膜,这种膜既能让日间5%左右的阳光照进场馆,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又能有非常好的透光质地,在夜间灯光照射之下令场馆产生梦幻感。几经挑选,设计师最终从一位德国材料制造商那里找到了这种PVC膜,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薄雾般”的视觉效果和“泡泡状”的建筑外观。
奥运结束后,篮球馆也将被整体拆除。为了能够将建设场馆耗费的材料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设计人员绞尽了脑汁,包括建筑内部的钢筋穹顶如何拆除,外围的墙体材料如何在其它建筑上应用,以及100%可回收的塑料坐席应当作为什么样的建材等。
由于在设计阶段就进行了大量缜密的论证,虽然场馆规模庞大,但实际交付工期却非常之短,2009年10月开工建设,2011年6月即竣工完成,设计人员甚至对场馆的拆除时间也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保证22个小时之内完工。这些拆除之后的建材有2/3都将被二次利用。
london3
灵感来自“黄貂鱼”的
“波浪”屋顶
伦敦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
在所有奥运场馆中,水上运动中心是唯一一个聘请了大牌建筑师的建筑,但它同时也是设计难度最高,最漂亮和最具看点的建筑。
它的设计者就是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建筑界的时尚女魔头、素来以颠覆常人想象的建筑作品闻名于世的扎哈·哈迪德,“广州歌剧院”就是她的作品。
长160米、宽90米,一片仿若波浪的流线型屋顶为游泳馆勾勒出迷人的造型,柔美与力量相结合的设计风格一看就出自扎哈的手笔。
“波浪”形态的飘逸屋顶灵感据说来自于“黄貂鱼”,它仿佛是从地面掀起的涟漪,包裹了训练池、竞技池和跳水池在内的整个水上运动中心。
在最初的方案中,扎哈只设计了一片“波浪”,但考虑到原有场馆的固定坐席可能不够,又给它添上一对“翅膀”,在场馆两侧加建了两个新的体块,使坐席从原来的2500个增加到17500个,并利用自然光线为两侧座位制造的阴影,使位于中心看台位置的观众望不到两翼,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泳池上来。
整座建筑采用巨型钢桁架结构设计,抛物线状的屋顶由双曲面造型生成,它的重量接近3000吨,却只用了3个实心混凝土柱子做支撑,是整个奥运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此外,起伏的屋面不仅可以很好地应对雨雪等天气对场馆造成的冲击,也暗示出其下竞技池和跳水池的大小。
进入水上运动中心的主入口,恰好设计在屋顶延伸至奥林匹克公园中央桥梁的上方,能够起到疏散观众的有效作用,在屋顶与裙房之间的空隙处,则是设计加建的座椅空间,它们与屋顶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
进入水上运动中心内部,开敞的玻璃幕墙设计使整个场馆通透感十足,头顶上规则排列、布满孔洞的天窗,则让充沛的自然光线漫射进整个室内。6个曲线型混凝土跳水板,像舌头一样在大厅泳池的一端伸出,与头顶波浪般起伏的天花板交相呼应。透过场馆走廊内的玻璃幕墙,你可以从多个角度欣赏到跳水池的风景。
伦敦水上运动中心于2008年投入建设,2011年9月完工。整座建筑使用了近3000吨钢材,铺设了850000块瓷砖,耗资500万英镑(约合5341万元人民币)。建成后的场馆,包括一个50米长的泳池、一个25米长的跳水池、一个50米长的热身泳池以及专门为跳水运动员设置的热身区。
奥运会期间,这里将举办游泳、跳水、花样游泳和水球等赛事,届时,大部分的观众将坐在水上运动中心临时搭建的两翼坐席观看比赛,而在奥运结束之后,这两翼的看台将被永久拆除。拆除了“翅膀”后的场馆仅留2500个座位,瘦身为一个小型体育中心,而场馆内的3个比赛赛道也将重新划分,变成5个游泳池面向公众开放。
london4
可拆卸的“伦敦碗”
伦敦奥运会主场馆
英国人从建设“伦敦碗”那天起,就没想过要以恢弘壮丽取胜。近八成座椅可拆卸,拆除后的体育馆将出售给英超西汉姆联队作为足球场使用,这座完全临时性的奥运主会场,恐怕是奥林匹克历史上利用率最高的建筑设施。
不追求恢弘壮丽的外观,伦敦奥运主会场下窄上宽,外形酷似一个汤碗,因而又被称为“伦敦碗”。
碗形场馆的底层部分低于地表,用以安排体育赛事;看台部分高出地面,用以设置观众坐席。在“伦敦碗”设计方案公布之初,就曾有好事者指责其模仿“鸟巢”,因为它们都是环节结构,并且都设计了8万个观众座位。但对比下数据就知道,保守谨慎的英国人虽然这次建会场花钱不少,总投资4.96亿英镑(约合50亿元人民币),远超当初2.8亿的预算,但显然比我们更谙可持续利用之道。
在同样能够容纳8万名观众的情况下,“伦敦碗”有5万个座位是临时的,是“鸟巢”1.1万个的5倍,这5万个座位分布在4层看台的碗口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部采用轻质铁架设计,可以在奥运结束后方便快速地拆除,变身为一个可容纳2.5万人的小型体育场。不仅如此,“伦敦碗”整体设计十分灵活,场馆各部分功能都可以拆分,如馆内的卫生间、休息室和一些附属设施,都可以在赛后作为多种用途。
白天观看“伦敦碗”,外壁形如“白色垂直百叶窗帘”的设计,让其显得轻盈而富有活力;当夜晚来临时,灯光打在场馆身上又平添几分通透感,好像一只漂浮着的瓷碗。带来如此视觉感受的设计元素,是一种能令整个场馆“自然呼吸”的、多孔半透明印花织物,它将整个“伦敦碗”紧紧包裹起来,对场馆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和遮蔽作用。
为“伦敦碗”外壳买单的是全球化工巨头之一的陶氏化学,他们发明的这种装饰用新材料,是树脂、环保型油墨和工业再生原料的结合,具有材料质地轻、透气性好等特点。
“拥抱临时性”,“为未来而设计”是“伦敦碗”在设计时秉持的第一原则。奥运结束后,伦敦碗的容量将被压缩为原来的2/3,与一座社区体育场的规模差不多,而它上面的四层将会被整体拆除,拆除后的体育馆出售给英超西汉姆联队作为足球场使用。西汉姆联队方面表示,球队将会保留原有的田径跑道。这也兑现了英国人当时申奥的诺言鼓励全世界的年轻人参与运动、实现奥运遗产的长远效应。
王雯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