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动机:今年春节过后,刘洪安在炸油条的时候,每天坚持用新油,不用一滴复炸油。为了让顾客监督,他还挂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大标语,并贴出验证方法,提供“验油勺”,谁有疑问,可随时验证。
这件事在网上迅速引发围观,网友对刘洪安的做法大加赞赏,昵称其为“良心油条哥”。本报记者 周亦楣
人不能昧着良心,图眼前小利
新京报:现在每天倒掉多少油?
刘洪安:每天倒掉三斤左右,15块钱。每月损失四五百块钱。早晨的油也不是全倒掉,用炸完油条的表层油炸花椒油、拌凉菜,底层油全倒掉。
新京报:亏本吗?
刘洪安:别人卖4块,4块5一斤,我卖5块一斤。成本提高了一点点,但买的人多啊。多的时候都有三四十人排队。盈利比那会儿(没倒油之前)多近四分之一。
新京报:不怕贵了没人买?
刘洪安:我觉得大家吃的放心,不会在乎贵这一点点。最主要的是人不能昧着良心,图眼前小利。利益要长远的看。
新京报:别人叫你良心哥,你知道吗?
刘洪安:我不敢接受这个说法。我没那么高尚,也没那么好。其实这也没有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做,就看他愿不愿意做。我也是从今年春节后开始(倒油)的。
新京报:为什么今年春节后才开始?
刘洪安:之前也知道隔夜重炸的油不好,但不知道对身体危害这么大。后来我看到一个协和医院的医生正在讲隔夜反复用油的害处,并且医生说上面一层油可以用。这就好了,不浪费。
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内心会不安
新京报:你觉得良心到底是什么?
刘洪安:不能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否则内心会不安。一些商人为了利益弄什么黑作坊,缺点道德。
新京报:当你得知回锅油危害大,那晚睡得着吗?
刘洪安:之前想解决办法,找不到。这回突然找到了好办法,感觉内心坦荡。我就抓紧时间改。
新京报:你为什么不悄悄做,而要在门面上打标语?
刘洪安:我是为了让他们监督我。我在窗口贴出了鉴别复炸油的方法,还在油锅边上放了一把“验油勺”,供顾客随时检验。
新京报:其实你是想打招牌?
刘洪安:是想把放心油条的招牌打出去。可没想到能把招牌打到全国。
新京报:你还在门面上写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句话你怎么理解?
刘洪安:那是我的经营理念。自己不愿意吃的,也不能给别人吃。
新京报:有人质疑,你是为了炒作。
刘洪安:这是正常的声音。我是在做我觉得对的事情。有些做生意的人自己不吃拿给别人吃,我做不到。
不出去吃,也不让家人出去吃
新京报:你没做油条时候质疑过别人卖的东西吗?
刘洪安:有过。我担心油不好,感觉不太干净。普遍都是。我干厨师餐饮已经12年了,我了解这个行业。
新京报:你了解的餐饮行业是什么?
刘洪安:起码我感觉他们做的不如我做的放心。
新京报:你一直在关注食品安全?
刘洪安:平时我很少看书,也就看看新闻联播。三聚氰胺、工业明胶我都知道,报道规模很大。感觉对我影响挺大的。
新京报:你还会去吃别人的油条、包子吗?
刘洪安:很少。我喜欢自己做饭,我放心。我也不让自己家里人出去吃。
新京报:想过自己受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刘洪安:还真没仔细考虑过。可能是大环境吧。
新京报:什么大环境?
刘洪安:要在以前可能没人关注我一个摆摊的。现在都普遍关注食品安全,关注身体健康了。我感觉我触动了这个行业的神经了。现在还有点后怕。
新京报:为什么后怕?
刘洪安:凡事都有是非两面。这事儿说出来,回锅油不好,对一些人不利,我感觉他们就会恨我。
新京报:以后有什么打算?
刘洪安:会一直坚持下去。也想着扩大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