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中,人们创造了工具,随着时代发展,工具演化为工程。一些宏大的工程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体现了科学、创新与人性。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超级工程·湖南重点工程解密”。
在湘江望城蔡家洲河段,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正悄然成型。记者来到施工现场,通过与工程师、施工方的对话,解密湘江里的“三峡”。本版撰文/记者夏盛
[简介]
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望城区蔡家洲河段,主要建筑物有船闸、泄水闸、电站和坝顶公路桥。其开发任务是保证长株潭城市群生产生活用水,适应滨水景观带建设和改善长沙至株洲段通航条件为主,兼顾发电等功能。
2009年10月开工,计划2014年完工。为湘江干流9级开发的最下游一级。
蓄水29.7米,考虑了亲水平台
为了征服汹涌的长江,人们在十年内修建了三峡大坝。而现在,在湘江蔡家洲,一项与水较量的工程施工正酣。
5月16日,晴。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的围堰上,竖着一块牌子写着“防汛通道”。 围堰里工人正忙着施工,围堰外,湘江水面离围堰的距离相比4月底又高了一些。“现在就要确保安全度汛,10月实现一蓄两通(蓄水、通航、通桥)。”长沙市湘江综合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范焱斌说。
然而,枢纽建设的目的并非防洪,而是蓄水。
洪水一泄而过,到了干旱季节,湘江便进入了枯水期。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湘江长沙段经常喊渴,部分河段行人甚至能徒步过江。
“连续几年,湘江跨年枯水期超半年。”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总设计师刘学著说,“改善通航是工程的首要目的。”
此外,湘江长株潭河段枯水期水位下降,使各水厂的取水扬程加大、取水难度和取水成本提高;而裸露的沿江两岸滩地与沿江风光带建设相悖。
2004年1月,湖南省人大、政协会议上,长沙代表团建议尽快建设湘江航电枢纽。2009年10月,工程正式开工。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后,形成的库区库容为6.75亿立方米,接近目前洞庭湖的储水量。不同于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高坝,要将水位提升百米,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是槽蓄型水库,水位控制在黄海标高29.7米,是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的中间值。
“这比原方案的31米有所降低。”刘学著说,在设计方案中,他们曾先后分析过29.0米-31.0米蓄水位。“从尽量降低水库蓄水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排水排污闸口和高程较低堤垸的浸没影响出发,此水位与株洲航电枢纽最低通航水位基本衔接,对通航较为有利;对改善长沙河段滨水景观基本可行,对改善株洲和湘潭河段滨水景观也有一定作用;对库区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也是适中的。”
29.7米的蓄水位是一个什么概念?刘学著介绍,29.7米是黄海标高,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标高零点,在这个位置平均水深为10米左右。橘子洲亲水道路高程32.5米,蓄水位下,道路距水面近3米;而在河东已建湘江风光带第三级戏水平台(包括杜甫江阁、风帆广场位置等),最下一级高程为31.00米,“这都为沿江提供了很好的观景位置”。
“坝址曾有香炉洲和蔡家洲两个备选方案。”刘学著介绍,专家组比较了两个地方的优劣,蔡家洲坝址比香炉洲多形成7公里库区航道,将为霞凝港区发展提供5公里深水岸线。“蔡家洲坝址因此胜出。”
去年8月以来的整整7个月,湘江长沙段水位平均处于25.35米~26.35米之间,超千吨级以上货轮全部只得调往湘江最下游港口,由中小型船舶中转。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成后,大坝正常蓄水位可满足2000吨级船只的需求。根据项目的设计方案,按湘江预测货运量2015年1.5亿吨,平均运距400千米计算,2000吨级船舶比1000吨级船舶节约6.6亿元每年,比500吨级船舶节约运输费用12.6亿元每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