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朱志莹
自“蚕宝宝”走进小学科学课堂后,近年来,全市各地的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刮起了一股“养蚕风”,以至于“宁波桑(叶)贵”。
眼下,正值众多“蚕宝宝”结茧之际,面对一堆堆愈结愈多的白花花蚕茧,许多学生家长慌了:这么多蚕茧怎么办?难道等着它们一个‘破茧而出’飞出来继续产卵?能不能给这些蚕茧提供一个合适的归宿?有关部门能不能统一收购?
数据统计:全市年养“蚕宝宝”120万条
“我家养了近百条‘蚕宝宝’,现在已经开始都结茧了,希望帮忙联系一下解决这些‘蚕宝宝’的出路,不然我们家会飞蛾满天的!”昨天上午,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一名二年级学生家长致电本报热线。
记者在这位学生家里的阳台间看到:数十条“蚕宝宝”正在几个纸盒子的一角,努力地吐丝呢!它们摇头晃脑地把丝从嘴里一点一点地往外吐,整个身子不停地摆动。看这架势,不到半个月,这近百条“蚕宝宝”都可以结茧完毕了。
据悉,这位学生所在的班级有不少同学养了“蚕宝宝”,如今正当“收获”季节,一想到“飞蛾满天”的景象,班上的一些“养蚕大户”不禁开始担忧起来了。
记者了解到,“动物的生命周期”是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章节,该章节主要讲述了蚕的生命周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求学生都能亲自体验养蚕过程,在亲历过程中探究生命周期的规律,并且学会与动物交朋友。
也正因此,几乎宁波市所有小学都有学生在课外饲养“蚕宝宝”以观察动物成长过程。这自然是件好事。以鄞州区为例,每年举办小学科学种植养殖实践活动,都把养蚕等作为主要科学体验活动来开展。从2010年开始逐步推广这一活动,并且施行桑叶统一配送制。当年,该区就派送了5万粒蚕卵分发到全区21所小学。据悉,该区共有109所小学。
镇海区一名老师算了这样一笔账:全市600多所小学,每个学校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饲养“蚕宝宝”。以平均每个学校有100名学生,每名学生成功饲养20条“蚕宝宝”计,全市的学生养蚕量在120万条以上。而这,还不包括一些幼儿园孩子养的“蚕宝宝”数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