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 “成都好人”守护烫伤藏族男孩
新华网成都5月22日电(记者吴晓颖)1岁零八个月的藏族男孩呷绒它西趴在病床上已经整整42天了。这个襁褓中的孩子忍受着烫伤带来的巨大折磨,命垂一线。在成都,呷绒它西的病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无数的爱涌向呷绒它西一家,希望孩子早日挺过难关。
在藏语里,“呷绒它西”是“过上幸福日子”的意思。然而突然降临的厄运,令起名字的外公斯郎罗布觉得“幸福,离孩子是如此遥远”。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傍晚,住在甘孜州德格县俄柯村的牧民呷绒它西一家像往常一样在草场赶牛、挤牛奶,小小的呷绒它西被单独留在了帐篷里。不料一头牦牛突然冲进帐篷,掀翻了火炉上滚烫的一锅开水,在炉边玩耍的呷绒它西被严重烫伤。
经过当地医院近30天治疗后,呷绒它西的病情仍无好转。几经辗转,5月13日上午,一家人将他送到成都医治。
在四川省武警消防总队医院五楼烧伤科ICU病房,呷绒它西趴在病床上,烧伤的创面上涂了一层厚厚的白色药膏,像一块块皲裂的土地。年轻的母亲坐在床边,凝视着睡着的孩子,眼中满是慈爱和心疼。
“孩子刚送来医院时,情况非常危险,从背部到大腿有25%的肉芽创面。”主治医生魏平向记者解释道,肉芽创面就是没有皮了,属于特重度烧伤。由于创面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存在早期败血症的可能。
对医院来说,面对的不只是治疗上的挑战,还有沟通上的障碍。由于呷绒它西的家人听不懂也不会说汉语,医院急需一名藏汉翻译志愿者。
让院方没有想到的是,在“紧急,求一名藏汉翻译志愿者”的求助微博发出后的第二天,由西南民族大学10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已经到位。
23岁的应噶就是志愿者中的一员。从周一到周日,西南民族大学每天会派两名志愿者到医院提供帮助。
“每天最忙碌的就是斯郎罗布的手机。”应噶说,很多爱心人士知道这件事后,都打电话、发短信来询问孩子的病情、医院地址,“我们要帮着接电话、收发短信”。
在医院五楼病房区走廊上尽头,摆着两张病床和一张堆满各种杂物的桌子,这是斯郎罗布和女儿一家休息的地方。
每当来了看望外孙的好心人,作为一家之主的斯郎罗布就大步流星走过去,用一双厚实温暖的双手握住对方,将他们让到床上坐,自己盘腿坐在地上。虽然不能和探视者直接交流,但他一双清澈的眸子里充满了感激。
虽然医院已经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但小男孩前期的手术费还需要20多万元,对这个游牧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为了给孩子治病,一家人尽量节省开销,五口人每顿饭钱不超过30块。
“朱星益500元、爱心人士2000元……”斯郎罗布有一个黑色本子,上面记着一个个捐赠者的名字。斯郎罗布动情地说,没有想到,一家人第一次来到成都就碰到这么多好心人,“许多捐赠者都没留名字,只说希望小外孙早点好起来”。
从衣服、食物到洗漱用品,桌子上、床底下塞满了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爱心企业、好心市民送来的各种东西。医院也对家属承诺,即使拿不出医药费,也要继续救治小呷绒它西。
对生命的希望,将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颗颗心紧紧拴在了一起。令人欣慰的是,小呷绒它西的病情已有好转,早期败血症症状已得到基本控制。
目前呷绒它西一家已收到来自社会的捐款近20万元。握着登记捐款者的黑色本子,斯郎罗布这个坚强的康巴汉子眼睛湿润了。斯郎罗布说,回家后,他将把家里一块4个足球场大的牧场命名为“成都好人”。
作者:吴晓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