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第十次党代会在世博中心隆重闭幕。上海,又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过去五年,发展成就来之不易,未来五年,充满机遇,也会有坎坷险阻———这是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五年,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要创新,必须有攻坚克难的信心与勇气;要转型,则需要突破传统和瓶颈的胆识与智慧。
上海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路,前景美好,路径清晰。
创新和转型,关键在党,落实靠人。要靠党的建设产生凝聚力,要靠唯才是举焕发创造力,要靠全市人民因民生改善的切身感受迸发无限动力。
三个“不”字见精神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掩盖矛盾,不回避问题,不得过且过,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开创上海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始终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摘自市委报告
在谈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时,市委报告用了三个“不”字表达了鲜明的态度。“这是一种清醒的表现,实事求是的表现,有忧患意识的表现。是一种成熟和淡定,也是对未来的负责。”党代表、静安区委书记龚德庆这样评价。
龚德庆说,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困难不小。“有没有可能实现,或者说从哪里着手实现,我觉得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一是坚韧不拔。坚定不移是要相信目标和方向,坚忍不拔则要求我们从小事、难事、身边事做起,不拘小,不惧难,积小胜为大胜,变小步为大步。”
龚德庆认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担当。现在很多领导碰到问题,喜欢向上下左右推,而不愿意跨前半步去做那些边界上的事。为什么?因为做边界上的事,容易越位,容易引起摩擦,所以宁可不做,也不出错。但这些边界上的问题,恰恰是一些空白点,是需要靠探索、需要靠创新去突破的。”现在大量的工作,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已无法完成,需要联动,联动的本质,就是要跨前,要做边界上的事。“在这种倾向的影响下,基层党员干部也往往有这样的惰性:这个任务上面没说,我就不做,或者只做一点,这是很危险的。”
党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姚明宝也有同样的感受。创新、转型,“当前必须切实解决好各级干部精神状态的问题,要从领导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在敢闯敢试,鼓励先行先试,要着力突破发展的瓶颈问题。”姚明宝认为,要做到这一点,用人导向是非常重要的,要用那些敢于担当和善于解决
一个“核心”是真经
“把人才作为推动创新的核心要素,坚持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各类人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自市委报告
姚欣,“80后”党代表。5年前,他开发了一款软件获专利认证,休学创业,到上海成立一家新媒体文化公司。2年前,他取得上海户口,并在上海买房成家。
“我研究生一年级就休学了,没有取得硕士文凭,2年前落户上海,是作为青年创业领军人才引进的,当时很费周折,突破了很多政策限制,这就是不惟学历、不惟资历。”姚欣告诉记者,他当初选择到上海创业,看重的就是上海的人才优势。
展望未来,上海的创新转型之路怎么走,很多党代表都把人才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报告提出了要把人才作为推动创新的核心要素,我们很受鼓舞。”党代表周敏说,五年来,上海在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海外留学人才的引进工作,充分利用好留学人员丰富的海外资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党代表杨若凡说,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综合环境的竞争。我们要保持这种优势,按照开放度高、竞争力强、流量大的国际人才资源配置中心的建设标准,建立开放规范的人才市场环境。
“报告提出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3%,这相比全国,甚至世界,都是不低的数据。”党代表戴宁说,科技创新关键靠人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引才、用才环境。
市民“感受”为动力
“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实现平等包容、共建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
——摘自市委报告
热爱一座城市,热爱一种生活,就会有为之奋斗的冲动。这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感,却是上海迎难而上的强大动力。这种动力,需要市民切身感受到的幸福美好来激发,民生的改善,公共服务的完善,人的全面发展,都是应有之义。
在党代表、杨浦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祝燕萍看来,要有幸福感,首先必须各种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比如医疗服务,近年来,上海通过多种保障计划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减轻了参保人员的医疗费负担。今后,要形成‘政府管基本保障,市场提供超值服务,社会提供广济善助’的模式。”
祝燕萍说,在推进医药分开方面,上海已经取消了药品的加成率,今后,医院还要在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药品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另外,医疗行为的主体是医护人员,现在的医生、护士工作强度大、责任重、风险高,收入水平不高,职业吸引力变弱,也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继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党代表、金山区区长李跃旗透露,党代会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令郊区百姓非常鼓舞。“怎样让远郊群众也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除了城市的建设管理不断地提高水平、进一步优化环境面貌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李跃旗认为,这些收入包括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政府部门责任很重,在未来几年,为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要多创造条件,多提供服务,多一点政策倾斜。
党群联系更“直接”
“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直接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完善‘凝聚力工程’、‘一线工作法’、‘组团式联系服务等群众工作方法,健全群众工作体系,维护群众权益,密切党群关系。’”
——摘自市委报告
“上海的转型发展关键在党,因为党组织是凝聚一切力量的核心,是团结全市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中坚。”党代表、长宁区政协主席陈建兴认为,必须认识到,党的力量来自群众,来自百姓。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一直是我们制胜的法宝。他说,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直接”两字尤为重要。
“最近,长宁区搞一个党建调研,我们跑了10个街道、20多个居委会,访谈了1700个居民群众。群众反映,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与我们距离远了,能够听我们谈谈的不多了。”陈建兴认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要有主动意识,而不是一种安排性的,先到街道集中,再在街道干部的陪同下到社区。
领导干部应当经常地、主动地下社区和群众交流,这样更能听到真实的声音。
陈建兴代表在基层工作过20年,他这样描述过去的干部:有“大学生的文化,搬运工的力气,运动员的身体”。他说,这些东西在当前没有过时。老百姓需要的,并不是网来网去,而是要懂得用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锻炼培养,要做到“铜头(不怕打)、铁嘴(善于与居民沟通)、橡皮肚(不计较个人得失)、飞毛腿(串百家门)”。
党代表、徐汇区委组织部长王醇晨认为,在一些“两新”组织中,这种作用也非常明显。“这些人是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有生力量,需要我们更加‘直接’地去接触他们,关心他们,影响他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蓝图已经绘就,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与会代表坚定地表示,在新一届市委领导下,提振斗志鼓舞士气,立足本职做好工作,凝心聚力实现新的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上海更美好明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