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军官称在中国军校学习令其如虎添翼
2012年05月23日14: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沿着南京长江大桥一路北行,有一个叫龙盘镇的地方,顾名思义是虎踞龙盘之地,这里坐落着中国最完备的军事外训基地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自1957年以来,该中心承担了为世界各国培养军事留学生的任务,先后为来自五大洲的107个国家培养了近4000名中高级指挥军官和政府官员。学成回国的学员中,有5人担任了总统,1 人担任副总统,还有100余人担任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军队总参谋长等要职。
理论与实战并重
来自乌干达的少校丁吉拉回国后写了一篇名为“如虎添翼”的文章,发表在本国唯一的军事杂志《独立日》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丁吉拉在文章中写道:“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是谋略之都,智慧之城,到那里学习,仿佛是如虎添翼。”
经过多年的外训实践,军事教育交流中心在国外、特别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已经成为知名品牌。突尼斯少校哈姆兹就向中心表示,希望能给突尼斯军官更多的留学名额。到南京来学习。
“我以前接受的全是西方的军事思想,对中国,我只知道中国人喝开水不喝冷水。”哈姆兹说。显然,今天的哈姆兹还知道了中国奉行的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以及孙子兵法。
事实上,外国军官不但可以在这里学习合同战术指挥、山地进攻和防守,还可以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了贴近实战需求,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学员观摩解放军组织的各类军事演习、参观淮海战役战场等活动。每名外军军官都有机会登上中国军舰近距离了解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术原则。特别是最近两年前来学习的军官,很多人都亲眼目睹过“歼-10”战斗机的真容,甚至还爬进了座舱;还有的在中国的确山、三界等大型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亲身体验过中国先进的激光模拟交战器材、野战医疗方舱。
在教授高科技战争时,外军军官可以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战斗指挥和后勤保障。来自赞比亚的军官帕特里克在拿到毕业证书那—刻非常激动:“我是我们国家第—个会用计算机指挥打仗的人。”
不分贫富和种族
阿联酋皇家卫队副司令哈龙中校趴在学院的花园里,亲吻着草坪和土壤。这位曾在西方多个国家留学的高级军官,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他在南京的留学生涯。
“在西方留学,留下的是冷漠和歧视,在中国南京,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永远在我记忆里。”哈龙的不舍,几乎是所有离开南京的外军军官们共同的感受。
在很多发达国家,政府和军队都把培训外国军事留学生作为重要的军事外交手段,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但是,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根深蒂固的种族和贫富歧视,让很多发展中国家军官抬不起头。
曾经有—名肯尼亚军官从南京毕业后回国时,死活不愿从法国转机。了解他的人说,那是因为这名肯尼亚军官曾经在法国留过学,那会让他想起在法国的屈辱和不开心。
显然,在礼仪之邦的中国,外军军官们不会有这样的遭遇。中国军队不但教授军事思想和战役战术,更在传播“和谐”、“和为贵”的中国理念。一个“和”字,用300多种字体镌刻在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教学大楼的大厅里。
初次到来的穆斯林军官还会发现,他们房间里使用的马桶全部是南北朝向,完全符合他们的宗教习惯,一年一度的开斋节,还会有中国阿訇为他们诵经、宰羊。
来学习的外国军官有的在国内是贵族,甚至还有王子、亲王,但也有很多军官家境贫寒。曾有一位吉布提的少校因经济困难差点退学,中心的中国军人几次为他组织捐款。为了保持军入的尊严,捐款严格保密,始终没有让其他外军军官知道。在中国军人的资助下,这位吉布提少校军官完成了学业。
家和友谊的桥梁
“回家的感觉真好。”这是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在回访母校时的深情留言。他曾在南京接受过陆军指挥中级培训。他和所有毕业学员一样,也会用中文唱《团结就是力量》。
增进与外军友谊和互信,加强与世界各国军队的交流合作,一直是解放军外训工作的目标之一。中心首席教授陈新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利用军事外训工作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的研究,“来华军官都是本国的优秀人才,他们回国后很多都得到了提拔使用,甚至身居要职。受训军官用亲身经历介绍中国,有利于树立中国军队良好的国际形象。”陈新民说。
在南京,外国军官们产生了浓浓的中国情节。有的把婚礼放在中国举行,有的归国后始终佩带着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校徽,还有一位甚至给孩子取名为“王·中国人”—王,是一名中国教官的姓。“相逢一笑泯恩仇”、“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很多外国军官都会说的中国话。
中国军队正在开展的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也被介绍给外军军官,得到了不少军官的认同,甚至成为行为准则。来自圭亚那的罗宾上尉说:“很多西方的媒体对中国军队的报道都是主观猜测的,他们真应该更实际地了解中国军队。”(记者 黎云)
作者:黎云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