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民营企业 共谱交响
2012年05月24日08:14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你也许想不到,每年热播的影视剧中,有四分之一是在浙江中部红土丘陵上的横店影视城完成拍摄、取景和制作的。十多年前的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如今凭借着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吸引了450家企业入驻,仅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就有42亿元。
1996年,横店为电影《鸦片战争》搭建了一条拍摄实景"广州街",从此与文化产业结缘。公司总裁徐永安说,发展初期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困难都看似难以逾越。直到2004年,国家批准横店建立首家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之路豁然开朗。
徐永安:给我们很多支持,政策上的支持,舆论上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个文化体制改革的话,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就会停滞不前。
2004年,文化部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叩开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大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各具特色的民营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融资本力量,促文化辉煌。2009年6月和11月,上海和深圳两家文化产权交易所相继揭牌。3年来,仅深圳文交所征集入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就超过1万5千个,交易总额超过150亿元,成为文化企业重组、并购和上市的孵化器。
文化与金融对接,让浙江华策影视公司尝到了甜头。2010年,他们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形成年产300集电视剧的规模,目前正在筹建中国国际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总经理赵依芳说,机制灵活是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在。
赵依芳:因为文化企业,它是创意性的企业,是人的企业,进行不同的体制机制的组建,这个也是很重要的。第二个呢,民营企业虽然它比较弱小,但是它的渗透力并不小。
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出版、文化旅游…民营资本把触角探向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业人数占三分之二。
今年2月,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也表示,在全国近36万家新闻出版单位中,民营出版发行、印刷、复制企业占总数的90%以上,但是,市场权重并不大。下一步,总署将大力支持优秀民营企业发展,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记者王权 陈瑜艳 张国亮)
作者:王权 陈瑜艳 张国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