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黑天鹅湖”尚未见底
医药板块不仅出黑马,但也常出黑天鹅。继2011年康芝药业的尼美舒利颗粒被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华兰生物贵州单采血浆站突遭关停、重庆啤酒治疗用乙肝疫苗研发失败等事件致公司股价纷纷暴跌后,今年以来,上海医药、仁和药业等也相继上演“黑天鹅”事件,让投资者猝不及防。
分析这些事件可以发现,医药行业的政策调控性、研发高风险性、药品生命周期变化及行业自律,是导致“黑天鹅”丛生的根本原因。随着药品安全监管的升级、医药研发的不断增多,预计医药板块的投资风险仍会层出不穷,医药“黑天鹅湖”仍未见底。
仁和药业与康芝药业情形类似,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说明书的重新修订。两家公司均经营儿童药品,但儿童药品向来受到极其严格的约束,安全监管的提高突然打击了上市企业。不同的是,康芝药业的尼美舒利颗粒与仁和药业的“优卡丹”被修正幅度不同,尼美舒利颗粒被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优卡丹主要成分小儿氨酚烷胺颗粒被禁止用于1岁以下儿童,成人与儿童皆适用的氨酚烷胺那敏胶囊则被要求“5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许多投资者认为,由于1岁以下的儿童药物市场规模远小于12岁以下,仁和药业受影响较小。其实不然,随着不断暴露的各种医药安全事件的发酵,消费者安全层面信心的缩减,会打击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
政策变化也成投资风险的潜在推手。如华兰生物贵州单采血浆站的关停,不但重创公司业绩,同样让投资者伤透脑筋。重庆啤酒的治疗用乙肝疫苗事件则充分体现出医药研发的高风险、高失败率特征。
从行业特点分析,可以认为这是药品生命周期的再评估。回顾中外很多“重磅”药品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药品生命周期可能因风险提前终止,也可能因临床治疗用途的增加而获得延伸。如由Genentech公司开发的Rituxan药品,2011年的全球销售额达30亿美元,在1997年时仅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2006年时又被批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2010年时被批准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11年时被批准魏格纳肉芽肿。可以说,药品生命周期的每一次刷新或终止,都可能对相关公司造成利好或重大利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药企在药品生命周期再开发方面较弱,随着药品安全监管的升级,这方面的风险却不断凸显,从而对投资者提出新的考验,意味着对医药领域投资的风险评估需要升级。
上海医药却不同,无论是公司高层爆料称可能存在的“违规问题”,还是管理层内讧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都与行业本身特点相去甚远。不过随着医药行业优胜劣汰的不断加剧,对“十二五”期间日益增多的医药并购而言,这将是值得警醒的一个案例。
恰如巴菲特所言,试图在医药行业中挑选出最后的胜利者非常困难。目前,医药板块成交活跃,上周成交量位居两市所有行业第三位,而板块市值仅居两市第十位。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日益活跃的医药投资中开展严格的风险评估值得重视。(刘国锋)
作者:刘国锋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