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四川省宜宾市把新建机场命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引起争议。机场这种公众场合以商业品牌冠名,合不合适? 商业文化和一个城市的形象,如何才能相得益彰?
中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四川省宜宾市政府昨天(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四川省政府关于《四川宜宾五粮液机场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请示经国务院正式发文已经批复立项,宜宾机场将迁到新址重新修建,并命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一片争议。
昨日,宜宾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宜宾市政府副市长谢杰称,2012年5月14日,四川省政府关于《四川宜宾五粮液机场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请示经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复立项,宜宾机场将从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迁至宜宾市西北11公里处的翠屏区宗场乡进行重新修建,并命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机场预计建设工期为3年,到2020年预计旅客吞吐量将达到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7000吨,飞机起降量达到10000架次。
有网友看完报道问,机场是人流聚集的地方,以产品名称命名是否合适?有人认为五粮液的名气大,用五粮液命名机场能增加宜宾的影响力。
面对网友的质疑,宜宾市回应,以五粮液命名,既能提高宜宾市知名度,还能扩大五粮液影响力,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宜宾市解释说,其实以企业命名机场,跟以企业命名道路是一样的道理:道路和机场都是公共资源,既然道路能以企业命名,机场为何不能以企业命名。何况前面都有了先例,贵州已经以茅台命名机场了,宜宾以五粮液命名机场有何不可?
政府修建机场却以企业名称命名,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对此,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以五粮液命名宜宾机场,能否实现“双赢”? 吴永强:宜宾用五粮液命名机场的做法,本身无可厚非。如果地方出了特别有名的人,他会提升当地的影响力,企业同样也会提升当地的影响力。所以,用知名品牌五粮液命名机场,毫无疑问会提示外界对当地的了解,但是能不能实现双赢,这要在现实操作层面,用一个高超的智慧来应对。
有网友反对说:“这是一种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行为!假设企业倒闭了,那么机场是该关闭还是该改名?”还有网友开玩笑说:“如果这都行,那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叫北京全聚德烤鸭机场或者牛栏山二锅头机场吧,青岛机场也可以叫青岛啤酒机场。”网友的观点有没有道理?
吴永强:网友有点过于钻牛角尖了,甚至一定程度上也有些过于拘泥,或者相对狭隘的认识。对于一个地方来讲,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敢保证能千秋万代。比如天空中的行星有很多以科学家命名,因为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行星毫无疑问比一个人的肉体、生命时间存在的久远。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早就已经消散,但他的影响、贡献值得传承久远。从五粮液本身来讲,目前它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具有高度的市场影响力,这次的命名是对既往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的鞭策。
命名是好事,但是如果把事情做得过分商业化,过分庸俗化,就会引起大家反对,不光起不到正向提升的作用,反而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这里就需要一个指导性的原则,你可以商业化,但是不能过分商业化,同时商业化并不意味着没有品质,商业化一样可以成就高的品牌。这就意味着你在商业化的操作和推动过程中,不能庸俗,不能低层次。
此外,还应该对品牌的精神内涵有所探究。因为机场有一个相当大的公共属性,在这个层面上,命名品牌要挖掘它的回馈社会,服务人民的特点。这样的话,我想受众可能对它的反感程度,对它商业包装化的程度抵触情绪,会有所减弱,这需要机场方面和五粮液方面共同挖掘。你要体现你的人文情怀,体现你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味堆积商业元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