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红酒“退烧” 行业规则需完善
2012年05月25日18: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具体说是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进口红酒产业应该算是步入了产业调整期,进口增速明显放缓,一些运作不好的小酒庄陆续关门大吉;而2005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无论你懂不懂酒,只要能从国外把酒拉到国内,赚钱真是太容易喽。”北京德龙宝真国际酒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胡佳告诉记者。
在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秘书处李保国眼里,近期省城多处进口酒庄出现经营不下去的现象,从行业角度讲也并非坏事。“现在随着红酒热的"退潮",国人也开始理性看待进口红酒了。”李保国并不认为红酒市场已到穷途末路,“洗牌后,经过一段市场培育期,酒庄还会火起来。”
山东省城多家红酒庄人去店空
5月23日,济南二环东路百花公园,门口往北不到100米的距离,就是曾经非常热闹的富隆酒窖。2010年10月济南糖酒会期间,国内十大进口红酒商之一的广州富隆酒业高调亮相,宣布在济南设立酒庄。但仅一年多时间,现在已是人去店空,大门紧闭。
记者透过玻璃窗,还能看到店内一些摆酒的货架。门口的玻璃门上贴着招租电话,不过从纸张的新旧程度来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关门有一段时间了吧,应该是在今年年初。前段时间还有人来找过。”家在百花公园附近的一位孙姓市民说。
位于千佛山路上的纳帕酒行,同样也人去店空,大门紧闭。该酒行所在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酒行早就关门了。“具体多长时间了我不太清楚,反正从我今年过完年后来上班,就没见开过门。”
和平路上的贵族酒庄也关门了。记者看到,该酒庄已经面目全非,唯有贴在橱窗上的酒广告,依稀能看出其曾经的样子。隔壁超市的老板告诉记者,该酒庄是在4月初关门的,比较突然。“前期有不少前来询问酒庄下落的消费者,他们大都办了储值卡,有的甚至还没消费。”
而就在五月上旬,万达广场附近一家重金投入的进口红酒庄在运营了不到半年后,也悄然关门……
前面加个1后面加个0 如此加价卖红酒
酒庄关门,进口量下降,价格下调……种种迹象表明,进口红酒产业已经没有了前几年爆炸式增长的劲头,在入夏之际却寒意阵阵。而由于进口红酒山头林立,缺少有效的监管,造假成风、随意标价、以次充好等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这也加速了进口红酒行业的变革。
“早晚是要洗牌的,也许只需要三五年时间。那些以次充好的无德红酒贸易商,早晚会被市场淘汰掉。”早在2010年6月份,山东斯瑞德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预测。
记者调查了解到,济南二环东路关门的富隆酒窖在业内有个外号叫“假酒集散地”,专门拿低档次的国内灌装酒冒充高档酒。“比如价值100多块的酒,他在前面加个1或在后面加个0卖,简直是害群之马。红酒不像茅台、五粮液都知道具体价格,市场上从20元一瓶,到几万元一瓶的红酒都有。”济南资深进口红酒贸易商史先生愤慨地告诉记者。
作为全国知名进口红酒商,广州富隆酒业总部招商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济南富隆酒窖属于他们的加盟商,并非直营店。“当时采取加盟策略进入济南市场是种失误,该店的欺诈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所以我们及时给予了关停,下一步还将诉诸法律。”
“关门的富隆酒窖好歹有总部企业的及时监管,那些开个门头就做酒庄的,还不知道怎么个闹法,懂酒、会挑酒的消费者太少了。因为知道里头假酒太多,很多人也不敢去买进口红酒了,这也导致了市场消费能力下降,加速了行业的洗牌。”史先生分析道。
去年11月份开始 红酒进口量持续下降
在红酒圈里,2010年被称为中国红酒年,几乎一夜间,“全国河山一片红”,满大街到处都是红酒坊,且绝大多数都是做进口红酒的。“但从2011年开始,进口红酒市场不像之前那么容易做了!”采访中,多家进口红酒运营商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进口红酒起步在2005年前后,但在2008年之前,国内红酒的消费可以用"平淡如水"来形容,进口红酒增长相对缓慢,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就完全两个概念了。面对一蹶不振的本土市场,很多国外酒庄将目光转向了潜力惊人的中国市场,进口量几乎是翻着几番地长。”醍恩酒业区域总监张总告诉记者。
记者从济南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济南口岸主要进口法国、智利、美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红酒。其中,2009年济南进口红酒94.01万升;2010年进口量升至154.32万升;到2011年已高达307.43万升比2010年翻了将近一番,是2009年的3倍还多。
然而,从2011年11月份开始,进口红酒虽然保持着同比增长的态势,但环比开始出现下降,而且这一下降趋势延续至今。根据全国进口葡萄酒主要关区上海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继去年11月上海海关红酒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后便连续逐月减少,今年3月份进口735.3万升,同比虽增加9.4%,但环比却减少11.3%。同时,进口平均价格自去年10月份达到每升11.5美元创历史最高后,也开始连续回落。
需完善行业规则
数据显示,进口葡萄酒占据国内零售市场份额的25%以上,超过150个生产国正向我国出口葡萄酒。随着一些国家或中转贸易地区的酒类关税进行较大幅度的下调,数千种进口葡萄酒进入我国各消费层。解决各界关心的假酒问题,已是酒业发展的难点。
“2005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无论你懂不懂酒,只要能从国外把酒拉到国内,赚钱简直太容易了。”北京德龙宝真国际酒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胡佳告诉记者。他称那段时间是进口红酒的受益期,在巨额利润的诱使下,很多房地产、体育、传媒等行业外资金纷纷跨界涌入进口红酒领域。
然而,在进口红酒市场迅速繁荣的同时,却怎一个“乱”字了得,山寨品牌频频涌现。拉菲近期来中国打假,竟清理出成千上万个“某某拉菲”或者“拉菲某某”品牌,它们有的杜撰爱情故事,有的编造历史事实,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和“拉菲”品牌绑到一起。
“现在酒庄、酒窖大多挺乱,卖的牌子比较杂,很多都傍名牌。”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秘书处的李保国对记者表示,“很多人看准了做葡萄酒生意赚钱,弄个门头就卖葡萄酒。”在他眼里,近期省城多处进口酒庄出现经营不下去的现象,从行业角度讲也并非坏事。
“现在随着红酒热的"退潮",国人也开始理性看待进口红酒了。”李保国说。上海红酒行情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2008年份拉菲的外高桥保税价已从15500元高位跌至7230元,降幅达53.4%;2004年份的玛歌则从4900元落至2850元。
“进口葡萄酒销售从去年就已进入混战状态,这轮洗牌可能维持一两年时间。”斯瑞德酒窖总经理王志强说。他认为,进口红酒销售企业应建立长期信誉,应引导消费者逐渐提升对红酒的鉴别能力,而不能让红酒销售成为少数人牟取短期暴利的手段。
“其实,作为健康产业,葡萄酒市场前景仍然很好,但要想形成气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期。”李保国说。
中国红酒网总裁董树国认为,对于散装酒进入保税区分装等监管空白,当务之急是在完善国家及行业规范的同时,落实已有的原汁含量、标识信息等规定,避免“多龙治水水不治”的现象发生。比起白酒、啤酒市场,中国红酒市场占比还很小,发展潜力还很大。而红酒品类很多,仅法国产区就有上百个,信息不对称,对葡萄酒文化不了解,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乱”的感觉。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刊《酒海导航》总编张勇认为,酒类定价更多的属于市场行为,除了政府对产业的规范,若要价格走向理性还有待市场充分竞争,如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渠道加价等。消费者也应掌握基本的红酒知识,如通过条形码分辨真实产地,理性选择酒种。(记者 杨传忠 实习生 高源骏 孙霜霜)
作者:杨传忠 高源骏 孙霜霜 (来源:齐鲁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