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近两年,欧债危机下经济“一枝独秀”的德国人,成为欧洲购买奢侈品的“第一大军”。统计显示,2011年德国的奢侈品市场比上年增长16%,达到129亿欧元,尤其是名表、珠宝首饰、箱包和豪华车最受青睐。与此同时,假冒奢侈品也持续增长。为打击这股假冒风潮,德国奢侈品牌采取了“全方位”措施。
在德国西部索林根有一座由多家企业、研究机构于2007年成立的假货博物馆(如图)。博物馆里展示服饰、手表、手袋等各种假冒名牌产品,每年会补充新展品。假冒产品旁放着正品,如果没有介绍,一时真看不出谁真谁假。经常有机构或学校来这家博物馆集体参观。这些假冒名牌产品很多是每年举行的“最佳剽窃奖”的获奖作品。这项奖由德国教授布瑟于1977年在法兰克福展会上创建,因为他设计的产品当年遭人假冒。今年10个获奖产品中,有7家来自中国厂家。为对付剽窃的企业,一些奢侈品企业还聘请侦探机构,向可疑公司派遣密探,获得证据,把假冒企业告到法庭。
拥有400家会员的德国名牌协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奢侈品在德国的起源要追溯到17世纪,当时品牌就开始对消费者进行扫盲教育。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奢侈品牌越来越多,在德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再教育。二战后也举行过类似行动。近年来,随着奢侈品越来越“民众化”,奢侈品厂家和各机构正进行广泛的普及教育。几乎每个奢侈品牌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很多品牌每年还有各种各样的“品牌体验节”,消费者可以在此期间走进奢侈品厂家的车间,了解制作过程。 (来源:环球时报)
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