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植物病虫诊断与防治需求强烈,调研表明:京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中植物病虫诊断与防治技术需求占53.8%,科学诊断是科学防治的前提,而当前这些服务80%以上来源于农药销售店和农药销售企业,但这些机构以实现销售额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很少考虑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和农产品安全。
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和贸易流通,植物疫病的分布和危害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技术人员知识信息难以跟上诊断和防治技术进步,特别是目前全科农技员和农技人员等相关知识与服务针对性及覆盖面不足、基层植保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难以有效解决农民及种植者在植物疫病诊断和防治上存在技术困难。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科技推广与技术研究和生产需求脱节,造成盲目用药普遍存在,从而对农产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为满足农民对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技术需求,解决农民“问诊”难的问题,在北京市农业局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下,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与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简称CABI)合作在北京地区开展“植物诊所”试点工作开始启动。
“诊所”参照医院模式,使公益性职能与市场化职能剥离,由政府承担公益性植物病虫害诊断和技术服务。北京植物诊所试点是在充分借鉴CABI在全球开办“植物诊所”建设经验与标准化培训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尝试和研究,拟在农药销售店、蔬菜农贸市场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集中地点开办植物诊所,每周定期开诊,由有资质的植物医生免费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病虫害诊断服务。
目前首批17名“植物医生”已完成第一个阶段的专业技术培训。和传统技术服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植物医生根据诊断结果为农民针对性地开具防治大“处方”, 大“处方”内容不仅仅是农药,而且包括使用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应的农业管理、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改变农民单一依赖化学农药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农民对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促进科学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专业化的诊断和防治指导服务,将对京郊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北京植物诊所试点首先在延庆、密云和顺义3个区县进行,5月24日首个“北京植物诊所”试点在延庆县康庄镇小丰营村举行了揭牌仪式并开诊后,首批培训的17名“植物医生”将同时启动全市6个诊所开办,届时可以为临近的30多个行政村提供病虫害诊断服务。
通过诊所为农民提供及时性、针对性、专业化的病虫害诊断及防治服务是对植保专业化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强化我市植保公益性服务的有效举措。作为配套措施,我站正在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合作搭建“北京市农作物病害智能诊断与决策平台”,平台将通过智能查询、远程在线咨询和专家会诊等模式为京郊植物诊所的开办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切实解决植物病虫害诊断和防治难题,同时市植物站正在着手建设综合试验室,作为硬件条件、专家资源和诊断技术储备为北京植物诊所提供后台支持,可以提供对疑难问题的研究和培训等服务。
植物诊所的开办标志着植保专业化服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有效解决植保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京郊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目前植物诊所只是在试点研究阶段,探索不同模式与运行机制,试点成功之后可在全市进行推广。将来植物诊所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服务,同时也是生产一线信息的重要来源渠道和触角,并且可以作为技术推广的第一线,把先进的植保技术与研究成果直接以“处方”的方式向农民推广,促进成果的转化。可以这样理解,“植物诊所”就相当于“社区医院”,小病就可以在这里看了,市植物站综合实验室相当于“综合性大医院”,可以解决疑难杂症。
相关背景: 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国际组织,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发了一个全球植物诊所协作网:目前已在全球14个国家开办了147个植物诊所,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机制。植物诊所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里CABI培训的植物医生可以帮助农民诊断他们带来的植物健康问题。(北京市植保站提供)
作者:北京市植保站提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